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把干预司法的任性权力关进笼子

发布时间:2015-06-04      来源: 伍文投稿    点击:

把干预司法的任性权力关进笼子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以下称“两个规定”)的贯彻实施办法。 (中国青年报,6月3日
最高检印发的“两个规定”近日引发媒体和网友高度关注,这是否将对今后司法办案的独立性起到“保驾护航”?能否防止领导干部任性介入司法办案?
无疑,“两个规定”是最高检规范司法活动的制度创新,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维护司法公正和独立的强烈的社会背景下,对于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影响司法正常秩序的行为以明规不制约、问责,彰显了最高检维护司法公正性、独立性的决心,更是对依法治国精神的贯彻。
分析“两个规定”,从三个方面解读其要旨。一是明确不同情形下,检察机关落实“两个规定”的职责定位。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办案的,必须做好记录和报告,对检察人员过问查办案件的,做好记录、报告、处置、通报和责任追究。这将意味着,不论是谁,权力有多大,身份有多特殊,只人胆敢插手、干预司法办案活动,其言行都将被记录在案,作为追责的“铁证”。二是明确依法规范履职与违反规定过问案件的界限。进一步明确不得借诉讼监督之名过问、干预司法办案。以法规严明司法履职界线,防止借行领导、监督之职影响司法办案运行轨迹。三是明确检察机关领导适用“两个规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无疑是抓住了最易发生权力任性行为的“关键”。
在十八大以来的司法腐败案件中,不难发现,破坏司法公正与独立的往往是领导权力任性干预、插手,一些领导干部出于个人私情或部门利益,或由于利益输送,或权钱勾结,打招呼批条子,甚至以“红头”文件形式为当事人请托说情,对案件处理提出倾向性意见或具体要求,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破坏司法公正、独立,让正义沉默、让违法者逍遥,无不是对法律烕严的讥讽。
把干预司法的任性权力装进笼子,才是确保司法公正、独立的关键一环。“两个规定”是最高检出台的,针对检察系统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准的也是检察系统“灯下黑”。行政干预司法,必然使法律威严、公正扫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行政干预让法律的执行轨道发生扭曲变形,其结果必然是对法律正义公平的背离,毁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和执政基础,伤的是民心民信。无论是当前的反腐败,还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司法办案法治化水平,确保司法独立、公正、依法办案最为关键。
 
 
    
 
 











     作者: 伍文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