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公诉人,你的舞台在法庭

发布时间:2015-04-26      来源: 我们都是法律人(微信号falvren88    点击:

 

 

作者:安帅

作者赐稿,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前两天有两个小童鞋问我:“安帅,我特别喜欢公诉工作,但为什么我总是很害怕开庭呢?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克服这一点呢?”

 

我想了想后笑道:“其实吧,我也挺害怕开庭的,因为我嘴笨。但我没办法啊,也就这么笨嘴笨舌的硬着头皮上了台。但我知道,那里才是我最终的舞台,我只有坐在那里的时候才能被人称之为公诉人,才会实打实的感受到我工作的意义。你们现在的小孩儿小嘴多顺溜啊,不敢说出口成章但也比我强多了。你们有什么好害怕的呢?你们应该爱上这个舞台才对啊。”

 

说实话,我爱开庭,虽然我的口才不是很好,但我还是热爱开庭。我喜欢那种坐在庭上义正言辞指控犯罪的感觉,我喜欢那种不卑不亢面对一切的优雅,我更喜欢那种剑拔弩张却又不失智慧的氛围。甚至,我也很重视自己的每一次窘迫,每一次的无可奈何。这能提醒我下次绝不能再次出现这个问题,聪明人不会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对于公诉人来说,最后的终极舞台正是法庭之上,无论之前你有多么的严谨,审查报告制作的有多么优秀,最终都要拿到法庭之上见真章。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所以,请珍惜你的每一次庭审。因为,每一次用心的庭审都会给你留下平时学不到的东西。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人间百态尽收眼底。如果说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那么优秀的公诉人就是拿案子喂出来的,而卓越的公诉人就是靠庭审砸出来的。你应该知道从优秀到卓越是什么概念吧?而打破这一瓶颈的方法没有其他,只有开庭,多开庭,用心开庭,用心开好庭。

 

在我看来,庭审应该分为三步:庭前、庭审中、庭审后。

 

庭前:你应该除了对案件做到了如指掌以外(在这里我不再说什么证据的收集、审查报告的制作,这是你上台前的必要准备,如果这些都没准备好您还是先别上台了,省的闪着腰),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律师思维与法官思维。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一个不想当律师的公诉人不是一个好法官。庭审之上无非就是控辩审三方,你多从律师角度出发想想问题,你在法庭之上出现尬尴、卡壳的可能性就会小至少百分之八十。你多从法官的角度去解读一些问题,你案子被改变定性的可能性就会少至少百分之五十(当然,有些案件合议庭之间有时候都会有分歧呢)。让自己有三种思维,我是不是有人格分裂?对,你就要做到让自己人格分裂,分身饰演自己,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庭审中:全程必须高度保持精神集中,尤其对辩护人讯问被告人时更要竖起耳朵了听,因为他问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绝对不是无的放矢,那都是有针对性的。你如果错过了任何一个字眼,很可能一会儿这就是一个杀招,保不准会KO到你吐血。全程把自己代入到你所坐的那个角色里,专注于案件会让你忘记紧张。在进入法庭辩论阶段后,尽可能的使用你自己书写的公诉意见,不要用套用模板(虽然我自己现在很多时候也在使用格式模版,汗ing)。但新人绝对不要用模板公诉意见,公诉意见书是你对全案最后的总结陈词,在这里你不但要表述为什么要对被告人如此定罪量刑,也要揭露被告人这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家都知道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那么如何结合案情揭露这种本质就需要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了。在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时要记下他的大致辩护观点,根据事实、情节、量刑一条一条罗列清楚,记录要点即可。这样等你在答辩的时候就就可以根据对方的观点酌条回击。这样一来让合议庭也能明白你答辩时的轻重缓急,同时也不会让旁听的人有一种:这公诉人怎么想到哪说到哪儿的凌乱感。

 

庭审后:注意和辩护人多做沟通。为什么要和辩护人做沟通,而不是和合议庭去沟通呢?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如果过多的在合议庭成员面前重复你的观点,难逃干扰审判独立之嫌。同时,你要像祥林嫂那样不断重复着你的观点,人家估计也不太爱听。那么和辩护人沟通什么?交换观点,尽可能在法律层面达成一个共识。虽然,我知道这一点很难,但是你要知道,庭下的沟通要比庭上来的容易,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争论错与对,而是与对方在法律层面有一个交流,这也是提升你自己的机会。这会使得你更多的了解辩方观点,对于你以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你可能要问,这些你自己都做到了吗?很惭愧,我自己也没有都做到,我这个人呐,就属于心里一套一套的跟明镜似的,但做起来磨磨唧唧的。所以呢,至今我也没达到优秀的层次,那卓越更是可望不可即的喽。但我希望这点东西能够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小童鞋,你要记住,你的舞台在法庭,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庭审之上。因为,只有在那里,你才能真正明白你工作的意义所在,只有在那里时你的名字才叫“公诉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