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追忆】靖远东湾走出去的革命先辈之“乔门四杰”——乔映澍

发布时间:2017-07-11      来源: 未知    点击:

编者按

 
 
 
 
 
 
 
 
 

甘肃靖远是一个革命的圣地,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早在1930年便成立了党的特别支部,开始了党的地下革命活动。1932年5月爆发的靖远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领导发动的较早革命武装起义之一,点燃了靖远红色革命的火种。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靖远虎豹口强渡黄河,其后不久组建成为西路军,开始了壮烈英勇的西征征程,使革命的火种在靖远得到进一步传播。特别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抗战情绪日益高涨,万良才、欧化远、乔映淮、陈定邦、武治安、张震宇等近60名靖远籍进步青年、仁人志士怀揣革命真理、抱负救国理想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离开家乡奔赴延安,踏上了献身革命事业的人生征程。这其中,从东湾镇乔氏一门便走出了乔映淮、乔映渭、乔映澍、乔映洛四位革命义士。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教育后人,激发全县上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热情,近日,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特别策划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讲述革命故事”文物征集和口述历史专访活动,远赴上海、北京等地对乔映淮之子乔延和,乔映澍之子乔众、之女乔友丽,乔映渭本人和其女乔建民,乔映洛之子乔杰,进行了看望和采访。通过口述历史,再现了这一家族四兄弟鲜为人知的革命历程和人生故事,并以此为缩影,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战火岁月,展示出靖远儿女为革命胜利做出的伟大牺牲和积极贡献。

 

人物二:南征北战功勋著 戎马一生乔雨生

乔映澍

乔映澍简介

乔映澍,字雨生,19182月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1938年春经其四哥乔映淮介绍参加了甘肃青年抗战团,同年8月,经八路军办事处谢觉哉、伍修权介绍奔赴延安、参加革命。193812月随抗大第二分校开赴抗日前线到晋察冀军区,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地区参加学习。1939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7月被分派到晋察冀军区参加抗日斗争,曾任作训参谋、军务参谋、轮训队队长、连长等职。1946年,调任冀热察军区,任骑兵团参谋长、团长。1948年调任东北军区,在四野46军担任团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跨黄河、过长江,一直打到了湖北、湖南。1952年初,任赴朝参观团副团长、志愿军1234师实习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11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海军系学习,后任海军学院陆军合同教授会主任、海军潜艇二支队副队长兼参谋长、海军修舰管理支队支队长。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海军大校。19576月,经国防部批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同年8月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806月晋升为副军级支队长。1981年离休。19888月,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勋章”。1999年逝世,享年81岁。

乔映澍之子乔众访谈录

访谈时间:2017年2月15日

访谈人: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杨燕

访谈对象:乔映澍之子乔众

访谈地点:乔众上海家中

实录

2月15日一大早,我们便如约登门拜访乔众先生。乔先生对这次采访非常重视,虽然是在自己家中,但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却依然穿着一身笔挺、肃重的深色中山装,就连领口的风纪扣都系得严严实实。访谈中乔老也十分地热情健谈,虽然语速不快,但话语间隐约夹杂的一些家乡口音,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杨燕:乔先生您好!见到您非常高兴,按照我馆本次“缅怀革命先烈,讲述革命故事”文物征集和口述历史专访活动的策划安排,我们专程来上海看望您,同时也向您了解一下您父亲乔映澍参加革命的一些情况。

乔众:你好。我是乔雨生的儿子,我叫乔众。你们从家乡专门来上海,来了解我们父亲的情况,我非常高兴,欢迎你们的到来。下面,我将我所知道的父亲的有关情况,给你们谈一谈。


乔众(左)与工作人员

 

觉醒者——红心向党的进步青年

 

我的父亲名叫乔映澍,字雨生,1918年正月初三出生在靖远三合村,我的爷爷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我父亲兄弟排行老五,其中我的四伯父就是革命烈士乔映淮,也是受他的影响,我父亲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当年爷爷家道比较殷实,家里既有农业也发展商业,在三合村有自己的庄园和果园,在县城有铁匠铺也有杂货铺。因此,我爷爷也有能力供子女上学。不过后来,因为两个儿子参加了革命,国民党认为我家是“共产党”“红色家庭”,多次检抄,并把爷爷关押了起来、游街示众,遭了不少罪,后虽被保释出来但不久便含恨离世了。

父亲早期在靖远敷文学校读书时,便开始阅读进步书籍,接触先进思想和进步青年。1936年9月当时父亲在兰州读书,听说红军到了靖远,他还跑回靖远来看望红军。后来他到兰州积极参加游行示威,支持西安事变,并返回家乡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春天,经四伯父介绍,父亲参加了甘肃青年抗战团,然后他们又一起到西北训练团受训,西北训练团结业的前一天晚上,父亲与四伯父在黄河边聊了半夜,最后他打算去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他回到家将这一想法告诉了我的爷爷和我的母亲,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并为他筹集了路费。1938年8月,父亲经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伍修权介绍离开家乡,奔赴延安。

乔雨生,拍摄于1950年

 

南征北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

 

杨燕:听说父亲骁勇善战,是位战斗英雄,他都参加了哪些战役?您能给我们具体讲述一下吗?

乔众: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你想,他当时在靖远敷文小学读书,后来在兰州上中学时就参加了革命,当时在部队算是有文化、知识的,所以一直受到组织的重用。抗大毕业后,主要是在华北晋察冀一带从事抗日斗争,担任过连长、作训参谋、作战科长。我父亲在打日本鬼子的时候可以说是有勇有谋,1941年夏天,在对日作战中他曾率领战士化装奇袭日本侵略军的桃梨坪碉堡,全歼守护碉堡的日军一个小分队。秋天,又化装奇袭了梅家庄炮台,消灭伪军一个分队,这年冬天日本侵略军对游击区进行大扫荡,他与全连同志英勇果断地进行反扫荡,在全连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年终总结的时候,被晋察冀军分区九区队评为模范党员、模范干部,并在军分区所办的《火线报》上报道了他的事迹,军分区传令嘉奖。

在解放战争中,父亲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也是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在辽沈战役中,他率团解放了平定堡,攻打过赵川县,活捉了一个敌军游击司令少将,在解放崇礼县时激战21小时歼敌1300多人。1948年底又参加了平津战役,多次参加主攻任务,曾与傅作义部在平绥线展开殊死搏斗的拉锯战,在敌方坦克、炮兵和空军的强大火力下,最终守住了阵地,完成了对敌人的战略分割任务,多次受到党中央和上级的表扬。在攻克塘沽战斗中,父亲率团一字排开,脚踏浮冰,强渡海河,经过激战解放了塘沽,切断了平津之敌从海上的逃跑路线。

1949年4月父亲又随主力部队从河北霸县挥师南下,经过两个月的追击达到湖北麻城、孝感一带,七月从嘉鱼渡江,解放了湖南临湘县,七月二十一日一枪未放解放了岳阳城。接着我父亲又奉命带团在洞庭湖一带开展剿匪反霸斗争,清缴残余匪特9000余人,稳固了当地刚刚建立的人民政权。1952年初,部队派父亲以观摩团副团长的职务赴朝鲜战场参观学习,到朝鲜后任志愿军12军34师实习参谋长,又投身到抗美援朝战斗中。父亲的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斗,在战斗中他有勇有谋、长于指挥,善出奇兵,特别是在每次战斗中他都非常英勇,能够身先士卒、带头作战,有时候他会夺过身边战士的冲锋枪奋勇杀敌,还经常与敌人贴身肉搏。

1948年平津战役解放塘沽时时任四野46军475团团长

(一排右一为乔映澍)

1949年夏四野46军138师领导集体合影时任138师参谋长

(一排左一为乔映澍)

1950年湖南耒阳剿匪反霸时留影(二排左三为乔映澍)

  

向深蓝进军——中国海军的第一批学员

 

乔众:1952年,刘伯承元帅组建南京军事学院的时候,组织选拔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父亲被选中,1952年底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是海军系第一期学员。1956年,父亲任海军学院陆军合同教授会主任。1959年,海军发展潜水艇,当时的潜水艇也是我们国家的“拳头部队”“刀尖部队”和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父亲被任命为潜水艇第二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1963年,父亲生了一场病,住进了北京解放军总院301医院,1965年,父亲因身体欠佳,退居二线,被任命为海军修舰管理支队支队长。

 

1968年12月摄于青岛(一排右五为乔映澍)

 

不搞特殊化——言传身教树家风

 

杨燕:那您作为革命后代,父亲对您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乔众:因为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又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部队家庭的环境中,从小就受到很深刻的革命教育和影响。父亲的革命意志非常坚定、心胸非常宽广、大公无私、严于律己,身上有着许多优秀的革命品质,对我们从小也是从严要求。比如,当时海军部队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三元,其他部队每人每天是四角,父亲住院后主动退回了海军部队的伙食待遇,他说:“退回去!我住医院了就应该享受医院的伙食待遇,不应该再享受部队的待遇。”还有在东北大连旅顺口老虎尾时,作为支队长的随军家属,我们家和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伙食标准,从不搞特殊。

我父亲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再忙也会抽时间参加我的家长会和老师沟通我的学习情况。虽然他非常爱护我们,但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从不给我们搞特殊。我参军后,父亲拒绝队部对我的特殊照顾,安排我去了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东北,在那里从1969年一直干到了1990年。

一直以来,我都享受着党的阳光、听从父母亲的教诲,学习工作不敢懈怠。现在我退休了,生活这么好,真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不能忘记他们做出的伟大牺牲。我也因有这样的伯父和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乔众向工作人员深情介绍父亲的事迹

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与乔众及其家人合影

乔映澍之女乔友丽访谈录

访谈时间:2017年2月17日

访谈人: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杨燕

访谈对象:乔映澍之女乔友丽

访谈地点:乔友丽北京家中

实录

结束上海的采访,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2月17日上午,在乔友丽女士的家中,她热情接待了我们。镜头前,乔女士讲述了父亲乔映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光辉一生。采访的过程中,每当回忆起她与父亲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乔女士都忍不住落泪,几度哽咽……

杨燕: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前两天,我们去了上海,对您的哥哥乔众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哥哥向我们回忆讲述了父亲革命、战斗的经历以及他高贵无私的革命品质。我们想问您的是,作为女儿眼中的父亲,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乔友丽:大家好!我是乔雨生的女儿乔友丽,刚刚听了你的介绍,我想哥哥已经介绍了很多,所以我想就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两方面侧重地说一下。

 

  乔友丽(右)与工作人员

 

“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父亲参加革命前就是个热血青年,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学生时代他曾因乌兰学校一名姓路的校长极端反动,便和7名同学相约打了他,因为此事他多次考学都未被录取。后来他在哥哥乔映淮的带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当然这跟当时的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父亲参加革命前参加了兰州的“青年抗战团”,在那里他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有了更深刻的比较和认识,使他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去了延安、上了抗大,之后的一生就是内心始终“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浴血奋战、兢兢业业,一直为党和国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时的乔映澍(中),
拍摄于1950年

 

“公用电话,不可以随便打”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父亲是一个非常严于律己的人,完全继承了我党的光荣优良传统。我记得最深刻的是,那时候因为我父亲的职务和工作需要,在家里配有电话和专车,但是我父亲从来不让我们搞特殊,为了打消我们心里的“小想法”,他就在电话旁边立一个牌子并注明“这是公用电话,不可以随便打”。当时我们家在上海,有时候去的地方比较远,所以就想趁父亲不在和司机搞好关系,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看能不能“沾点光”,司机说:“我可以带你们去,但是一旦你父亲发现,不仅会训斥你们还会批评我,那我就不是个好兵了。”从此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提这些特殊条件了。因为有父亲这些良好的作风和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后来参加工作,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还是走到领导岗位,直到现在退休都一直影响着我,都能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能打仗的文官”

 

杨燕:父亲一生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历经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残酷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那父亲有没有告诉过您,他带领部队打得最漂亮、最有意义的战斗是哪次?

乔友丽:父亲曾经向我口述,应该是在1948年,解放战争的时候,他是骑兵团的团长,骑兵团过去讲就属于现代化、机械化的部队了,冲锋在前、牺牲率很高,他在骑兵团打了很多的胜仗。后来在攻坚战期间,又担任过两届团长,其实从1948年到解放前期他共担任过六任团长,可见他确实是能打仗、善打仗的。但是,我父亲实际上又是一个“讷于言、敏于行”的人,用过去话讲就是“能打仗的文官”,他有勇有谋,是个非常优秀的带兵人。还有一场是解放张家口的那场战斗,据说那场战斗也打得很漂亮,他还受到了非常高的嘉奖。    

1948年时任独立7师19团团长与政委、参谋长合影

(右一为乔映澍)

  1950年乔雨生(左一)时任413团团长与政委、参谋长合影

 

 “是那些牺牲的战友让我活到现在”

 

杨燕:正如您刚才讲到的,采访您哥哥乔众时他也讲到,父亲曾率领战士通过化装奇袭消灭了日军的一个小分队,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胜仗。

乔友丽:我父亲确实是一个有谋有勇、能带头打仗的军人,基本上他在担任几任团长时,他的队伍都是以最小的人员牺牲和物力损失换取了最大的胜利。在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听我父亲讲1955年授衔时,凭他的战功,可排在授将军衔之列,但后来因为一些其他原因,领导也找他谈过,让他有个心理准备,我父亲当时非常明确的表态:“是那些牺牲的战友让我活到现在,成功地走到现在,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所以党组织给我什么军衔我都接受。”最终,组织授予父亲为海军大校军衔,行政级别为十级。

杨燕:那后来再有晋升吗?

乔友丽: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曲线。在战争年代,父亲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华和优势:第一,他读过书,有文化基础,在部队属于“知识分子型的领导干部”,第二,他又能打仗,所以部队很重视他,进步相对也比较快。解放后,他很幸运地被选拔到南京军事学院进行系统培养,他说通过那段时间的学习他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提高,应该说是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因为成绩优异,学院很认可,后来他被调到海军一线部队潜艇支队,在那里任领导干部,但是很可惜,在国家要派遣这批部队到苏联去学习时,我父亲却在体检时查出患有非常严重的糖尿病,因而退居到二线。直到1980年父亲被晋升为副军级支队长,相当于现在的少将军衔待遇。

1949年5月 乔映澍(右二)和老部下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邓洪奎(右一)合影

 

“父亲的影子”

 

杨燕:我之前在您哥哥乔众那里看到了父亲口述的回忆录,里面写道:“无论是战争年代枪林弹雨的洗礼,还是和平年代投机分子的陷害,我都顽强地走过来了”。父亲晚年是和您生活在一起,那他给您讲的最多的是什么呢?

乔友丽:我父亲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心地很善良,但在文革那样复杂的一个政治时期,是非常容易被人利用的,但他还好,他身边有很多人甚至是含冤而死,我非常佩服父亲的坚强。

从小我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家里孩子也比较少,但父亲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从未放弃对我的教育,从小到大,在父亲的教育下,我走到了今天,得益于“为人做事认真”,这其中父亲对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记得有一次,他交代我一件事,为了看我办事的态度和能力,他竟然悄悄跟着我,后来我突然发现身后有个影子特别像我的父亲,从那一刻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要看我为人处世和办事的能力,希望我走向社会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从那以后,我坚定也坚信,我一定可以做一个像我父亲一样的人,说到这里我也很激动、也很感动,我非常怀念我的父亲。

 

乔友丽落泪哽咽

 

杨燕:父亲是我们晚辈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次从上海到北京,也使我们倍受感动、深受教育。

乔友丽:非常感谢你们,千里迢迢,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今天也让我回忆起了很多往事。对于我的父亲,其实我还有很多很多话要讲,包括我的成长,以及后期我们的相处,我感谢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更感谢他身上传递给我们的那一股正能量,虽然我的女儿是80后,但我对她的教育也是完全遵照传承父亲的优秀品质和他老人家树立的优良家风。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很想念他、也很怀念他。

杨燕:我们也很敬重他!对您的这次采访也让我们深受教育,也为你们的父女情深非常感动。再次谢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乔映澍所获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此次征集到的部分文物、资料品: 

中央军委授予乔雨生独立功勋荣誉章 

中央军委授予乔雨生华北解放纪念章  

中央军委授予乔雨生解放华中南纪念章  

 

 

乔雨生在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学习时佩戴的胸章  

乔雨生在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学习时使用的印章   

乔雨生在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学习时使用的眼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授予乔雨生毕业文凭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授予乔雨生毕业证章

1955年乔雨生被授予海军大校时的军帽

乔雨生的笔记本

乔雨生的伤残证 


乔雨生的干部鉴定书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