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基层贪腐同样不可小觑

发布时间:2016-01-20      来源: fzxc    点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人民网 1月19日)
基层贪腐有两种现象,一是政策的边缘效应现象,二是在边缘效应环境下的,基层官员中的群氓现象而导致的窝案串案现象。
基层的贪腐居多是因为中央政策的边缘效应,让基层官员出现“天高皇帝远”的错觉,以为中央监督不到而产生违纪违法的想法甚至行为。边缘效应是任何领域的政策法规在实施过程中都有问题,在解决边缘效应的问题上,各领域其实可以相互借鉴。《南方都市报》曾经用异地监督的方法进行新闻报道,有效地避免了同地记者畏于官员权威,担心自己发展前途等因素而造成的不敢揭丑,失职失德的情况。基层反腐,实质如同《南方都市报》的揭丑新闻,本地官员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监督,都会受到除了道德意识、责任感以外的因素影响,减弱监督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在基层政治环境中,采用异地监督的方法,一会避免在自上而下的监督中因人情面子而给违纪官员的纵容;二会排除自下而上监督中下属官员因自身发展问题而惰于、畏于监督的问题。在基层监督中值得使用。
基层官员的窝案窜案的发生,源于庞勒《乌合之众》中所讲的群氓效应。任何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一致心理的时候,群氓就出现了。这时候的个人隐秘地非理性在这里表现的相当明显,也成为窝案窜案发生的基础条件。群氓是人之本性,但非社会之本性。道德感、责任意识是的加强将成为群氓的终结。《爱莲说》为何赞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因为在强大的环境力量下还能保持自己的初心,不为人情世故所改变,需要强大的定力。每一个官员都面对诱惑,做到莲之本性的人并不多。如果官员的定力够强,群氓集体就不会形成;如果官员的责任意识很强,那么群氓现象就不会有群氓现象,更不会有窝案窜案的发生。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是是国家的根基,基层稳定国家才能稳定,才能在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后顾之忧。
(文/舒舒)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