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湖北神农架林区司法局打造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

发布时间:2015-08-07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法治文化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和潜移默化功能, 可以引领和规范人们的言行,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司法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展示群众法治文化闪光点,不断提升法治文化内涵,营造普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形成地方法治文化特色品牌。日前编印《法治文化集萃》一书收集汇编了法治诗歌、花鼓歌、五字歌、七字歌、三句半、丧鼓歌和相声小品等,旨在使贴近实践,贴近群众文化生活的法治题材艺术作品融入到文化之中,以丰富生动的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文化修养。  
        中国人治文化影响深远,法治基础相对薄弱,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只有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林区司法局经过“一五”普法启蒙教育到“五五”普法法律六进普治活动,认真探讨和研究法治文化理论,撰写了《浅谈山区普治工作发展成效及问题对策》、《法制宣传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和《浅谈法治环境与依法行政的关系》等调研报告,认真分析了以什么形式可以广泛而深入地使民众逐步接纳先进的法治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充分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在探讨中除沿用培训、讲座、咨询和培养法律明白人等宣传形式外,利用神农架地方的薅草锣鼓、花鼓子歌、丧鼓歌和顺口溜等声情并茂、趣味盎然、粗犷苍凉、抒情优美等本土文化传播途径,把法律编排成薅草锣鼓歌、花鼓子歌和丧鼓歌,使法制宣传与古老习俗相结合,改变了村民集中授课枯燥无味、挤占农忙时节等方式,也鼓励和引导了法治文艺创作,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改变民众的行为方式,“六五”普治期间更多的法治相声、小品、快板剧、薅草锣鼓和花鼓子歌等形式的宣传面更大、形式更多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具有神农架特色的本土文化,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得到传承,法律在广大民众中得到普及,探索了一套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打造了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司法局 董定权)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