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纪委机关报:有贪官教儿子“凡事要学会走捷径”

发布时间:2015-07-18      来源: 腾讯    点击:

周恩来总理侄孙女周晓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周总理当年给家族后人定了许多规矩,包括“不允许在外提及和总理的亲属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等。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总理家规,有些限定似乎有那么些不近人情。但细细品味,却能揣摩出总理当年的良苦用心:越是自己位高权重,越要对家人严加管束。

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清正的家风是许多历史名臣的共同选择。晚清重臣曾国藩要求“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临终还要求子孙后代“重俭朴、重力行、重耕读”;因“六尺巷”和“父子宰相”而为人称道的清廷名臣张英,曾在《聪训斋语》中为安徽桐城张氏后人总结道: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优良的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在新中国同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焦裕禄要求自己的儿女“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谷文昌的子女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没有接受过组织的任何特殊照顾,至今“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跨越时代却内在相通的家风家训,正是久经历史文化淬炼的优良结晶。

而令人痛心的是,历史与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政治文化传统,却被一些领导干部抛诸脑后。有的贪腐官员教导儿子,“凡事要学会走捷径”;有的一家兄弟子侄横跨商政领域,纵贯朝堂与家乡,一人得道、众人升天。这种“视党纪国法为无物”的“勇气”与“如履薄冰、严加管束身边人”的戒惧相比,对自身、对家族、对百姓、对国家带来的后果,何止是有天壤之别?

家庭、家教与家风,从来都与从政者的德行、品格与作风密切相关。为官者若是真心为家人好,留下“清白”二字就胜过万贯家财。家人若是真心为从政者计,就要为其看好廉洁的后门,不让自己成为被围猎的“突破口”。是选择遗臭万年的“寄生性家族式腐败”还是传为佳话的“宗族式清廉”,答案不言自明。让好家风内化成官员的从政“基因”,就能将严以律己、约束好身边人外化成本能的选择,自觉远离名利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当纯正的家风带动党风政风,清朗的政治生态又怎会遥远?(杨诗哲)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