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世界视野里的中共执政新貌

发布时间:2015-07-16      来源: 共产党员    点击:

317.6万册。这是截至2015年1月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的累计发行量。

  中国领导人的一部政论文集为何引起海内外如此高度关注?

  “环顾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新加坡一家媒体的评论从一个侧面回答了上述问题。

  两会召开在即,外国政要、专家和媒体再度聚焦中国领导层治国理政。“成就”、“特色”、“前景”,是国际舆论热议的三个关键词。

   成就——国际舆论认为,经过两年多的扎实努力,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新气象”

   在海外人士看来,用“显著”一词来描述中国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是恰如其分的。这种成就体现在经济、政治、外交等众多领域。

   在经济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发展模式加快转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更重视“质”的增长。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对此高度肯定。他说:“通过转型和淘汰,中国正在走上一条重效益、重创新、重质量的发展之路。”

   法国《费加罗报》在一篇报道中说,在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领导下,中国经济正成功实现软着陆。居民消费正在增长,而服务业实力的不断提升使产业变得多样化。同污染作斗争已成为国家的一个优先事项。

   对于海外人士来说,中国政治生活的新气象显而易见。从反腐倡廉到从严治党,从更加注重科学决策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坚定踏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波尔佳科夫认为,中国反腐的气魄令人惊叹。一个个“大老虎”落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反腐的决心,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阿根廷国家科研理事会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萨林则指出,中国领导人强调要构建“法治中国”,是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中国社会治理水平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标志”。

   外国观察家还认为,两年多来,中国外交锐意创新、积极有为,凸显新的战略格局。

   从提出“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正确义利观等外交理念,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展开“点穴式访问”到举行庄园会晤和瀛台夜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正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方案,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者基姆巴说:“这个强有力、且目标明确的中国领导层激发了我们对全球经济繁荣、安全与和平的共同期待。中国自身的发展更是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

   他强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通过和平崛起的发展议程推动重塑世界秩序,“肯尼亚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是中国发展的受益者”。

   图为2014年10月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2014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首发式上手捧新书。新华社记者罗欢欢摄

   特色——国际舆论认为,两年多来,新一届中共中央治国理政展现出鲜明的特色

   在海外人士看来,特色之一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基于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两年多来,中国的改革不是像一些人期望的那种越来越接近西方模式的改革,而是按照“不犯颠覆性错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坚持党的领导”等原则进行的自主性改革。

   特色之二是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

   中国经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在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埋下隐患。同时,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乏力,面临多重风险。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波尔佳科夫说,这样的背景增强了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深化改革的决心,及时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换挡”,以确保可持续增长。

   两年多来,中国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安全等各个领域。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世界事务委员会主席马哈茂德说,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推行的改革计划“全面而又重大”。

   仅简政放权方面,两年多来中国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达700多项,已提前完成了本届政府承诺的削减三分之一审批事项的任务目标。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改革过程中啃的全是硬骨头,其中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保制度、金融体制、财政体制。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这些重大领域内改革,都有了决定性突破。

   特色之三是坚持着眼长远。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认为,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改革举措更多着眼的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领导人对每一项重大社会问题改革的效果都会在未来明显地得以体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波尔佳科夫说。

   特别是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理论创新,标志着中共治国理政进入新境界,将成为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

   图为2014年12月19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前排左二)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首发仪式上向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前排中)赠书。巴基斯坦政界、军界、外交界、学界和媒体记者等近400人参加这一活动。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前景——国际舆论认为,在未来治国理政的道路上,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共必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

   海外人士指出,对于当今中国领导者,当下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平衡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关系?伊斯兰堡世界事务委员会主席马哈茂德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改革很不容易,特别是要维持社会变化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因此,对改革的顺序和速度必须非常谨慎地加以规划。德国汉学家南因果说,两年来,中共执行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现在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施发展新对策。

   如何实现反腐的制度化、长效化?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西蒙诺夫认为,中国要巩固反腐取得的成果,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对各级行政官员的监督机制,还要更好发挥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职能。

   如何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利德森说,过去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逐经济增速,导致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够。未来如何在两者间找到平衡非常重要。

   如何防范外部势力危及国家安全?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扎基指出,一些外部势力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动摇中国的发展,中国对此要格外警惕,因为政治社会稳定对于持续发展进步至关重要。

   海外人士认为,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可避免面临一些需要妥善应对的国际挑战,包括如何处理好大国关系、如何化解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如何增强国际话语权等。

   尽管中国面临各种内外挑战,但受访的外国人士普遍对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前景表示充满信心。

   当前,中国发展稳定,民生根基坚固,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际局势虽有波澜但总体稳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波尔佳科夫指出,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崛起。

   此外,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治国理政享有坚实的民众基础。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认为,“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国内均取得很大成绩,一方面是由于其高超的执政能力,但根本原因在于其身后是亿万中国人的强大支持”。

   外国政要和专家特别强调,随着中国全方位改革不断深化,改革的红利将不断放大,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墨西哥前总统阿尔瓦雷斯在评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时说:“我坚信,未来是光明的,中国有能力建设令国际社会羡慕的和谐社会。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理解之路、发展之道。”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扎基指出,中国领导人正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影响力,其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将有利于整个中亚乃至欧洲的发展;其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则将惠及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国家。

   扎基认为,中国领导人的目标是“塑造更好的中国和更好的世界”。(来源:新华网 记者:包尔文 赵卓昀)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