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环卫工人高温津贴惨遭克扣 自称工作10年未发过

发布时间:2015-06-17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原标题:老板,亏损都得发高温津贴!

  人社部门称是否发放与企业盈亏状况无关

  炎炎夏日,在高温下工作的你可别忘了领高温津贴。根据规定,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的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广东的标准为每月150元。不过,一位工人近日网上发帖表示,自己和200多位工友5年都没领过高温津贴。

  记者昨日调查了建筑工人、快递员等多个群体,其中的很多人表示并未享受过高温津贴。而不少企业老板表示,没发高温津贴是因为企业效益不好。人社部门则表示,企业盈亏不应该成为是否发放高温津贴的标准,高温津贴可不是企业赚钱了才发的。

  据这位建筑工人在网帖中介绍,他在白云区钟落潭一个建筑工地上做建筑工人,每年夏天都在35℃以上的高温下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但是他和200多位工友5年来都从来没有领取过高温津贴。直到去年,他看了媒体的报道,才知道有高温津贴这么一回事。包工头表示,施工方还拖欠着50多万元工资,工资都发不出来,更不要谈高温津贴了。

  吐槽:5年没发高温津贴

  这名建筑工表示,如果连续5年都不发高温津贴,按照每年750元的标准,200多名工友每年就是15万~20万元,5年下来,他们被克扣了近100万元的高温津贴。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这位网友还在帖子中晒出了自己2014年6月到11月的工资条。工资条显示,该工人2014年6月到11月期间,每月工资从4800元到6300元不等,但其中不包括“高温津贴”这一项。

  调查:很多行业均称无补贴

  酷暑难耐,工人们都收到高温津贴了吗?记者昨天走访了建筑工人、快递员等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示,这么多年来并未享受过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没听说过。”昨日,面对记者是否领取过高温津贴的询问,在广州大学城一处工地工作的陈师傅一脸疑惑,称自己从来没领取过这个补贴。陈师傅说,老板发高温津贴,那是人情,他不发,你拿他也没有办法。“难道还因为这千把块跟他撕破脸?”陈师傅说。

  环卫工赵姨昨天表示,这些年来没有领取过高温津贴,不过每年夏天,工地上会发些解暑饮料。另一位环卫工人马姨则表示,自己当了12年环卫工人,前10年都没有高温津贴,直到从去年开始,每月才有100元的高温津贴。

  韵达快递的快递员小王昨天也表示,从事快递行业3年,从来没领取过高温津贴。“老板每个月多发100元给你买饮料喝,他不发,你也没办法啊。”小王说。

  大谷打工网此前针对基层打工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受访者称未收到高温津贴,其中快递人员比例最高。81%的快递外卖人员没有高温津贴,其次是足疗、保健行业。而工厂操作工、建筑工地人员、装修施工队和保安物业人员,70%称未收到高温津贴。此外,67%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据理力争,只有33%的受访者表示会据理力争。

  老板:企业亏损所以没发高温津贴

  张先生是花都狮岭镇一所皮具厂的老板,工厂共有20多名员工。该厂面积200平方米的铁皮房内尽管有4台风扇,但中午时分,屋内温度还是高达35℃。他坦承,这么多年的确没有向员工们发放过高温津贴,工人们也没有主动提起过这事。

  虽然没有高温津贴,但会向工人们提供盒装王老吉用于解暑,算是代替了高温津贴。不过,这两年,皮具生意越来越难做,去年工厂的订单比上年下降了50%。工人们连年终奖都没拿到,更不用说高温津贴了。

  “将来能不能发高温津贴,要看工厂效益,效益好的话就发吧。”张先生这样对记者说。

  政策:不发高温津贴最高罚1万元

  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未按照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权?

  根据规定,员工在高温下作业没收到高温津贴,可拨打12333投诉。有用人单位拒不发放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同时,根据《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第21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高温津贴发放双方存在劳动争议的,也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

  现状: 很多工人对政策不了解

  企业亏损是不是就可以不发高温津贴了?记者昨天咨询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高温津贴发放与企业亏损没有必然关系。高温津贴是国家政策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要按规定发。“企业亏损不能成为不发高温津贴的借口。”

  高温津贴为何落实不到位?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分析表示,一来用人单位违法成本本来就低,劳动者不敢更不会主张权利,更使得用人单位违法的风险成本几乎为零;二来是很多工人对政策不了解,不知道自己从事的行业是否可以领取高温津贴;三是劳动监察部门对这一块的监督比较薄弱,对不发高温津贴的企业没进行处罚。

  注意: 清凉饮料不能抵高温津贴

  广东省人社厅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判断是否属高温津贴发放对象有两个标准,符合其一即可。分别是:从事露天岗位工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

  如果职工和用人单位对是否应发放高温津贴存争议,则可申请劳动仲裁,同时“谁主张谁举证”。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但提供饮料不能抵高温津贴。

  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

    文/广州日报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彭丽娜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