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20多位总编辑,9小时,7场对话,说了些啥

发布时间:2015-06-09      来源: 传媒圈    点击:

来源丨万能的大叔(ID:wannengdedashu)

 

2015年6月6日,2015中国传媒观察者年会·夏季峰会在深圳举行。

 

国内主流都市日报总编辑、主流互联网公司(包括商业网站与移动互联网媒体)内容负责人、国内各大新闻网站总编辑、知名自媒体人、传媒专家学者等300余名“观察者”与会。

 

9个小时,7场对话,近30位总编辑、自媒体人和企业高管分享了自己对新媒体和自媒体的看法。以下为大叔根据速记做的一个精选,俗称“干货”, 但其实你到现场听听才知道,速记这个工作不好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媒体转型的互联网+应该是化学反应

 

我今天能代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参加一个由自媒体组织的传媒大会,这件事本身就体现了我对自媒体和新媒体的重视。新媒体尤其社交媒体的进步意义我们已经看到。在重大舆情上,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已经取得了优先发布的优势 。但社交媒体的巨大作用还未完全显现。但是新媒体越往后发展,越是面临巨大的舆情发布。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我们应该向企业学习。

 

媒体当然需要转型,但是这个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二个是互联网+,事实上“+”的核心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层面的,而应该是一个化学反应。我们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个媒体在转型中都提到了数据的重要性,但是何为数据,谁来提供,怎么样做数据,怎么样做分布系统,怎么样把数据的分布系统化解到我们日常的运作当中,还没有成功案例。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刘海陵:纸媒会死吗?这个问题不尖锐!

 

纸媒会死吗?这个问题不尖锐。我认为,传统媒体是要死的,这个死是因为,没有互联网时代,中央、省、市的都有报纸,各自圈定自己精准的目标人群,有了互联网之后,格局改变了。这是第一句话,报纸得死。第二句话,报纸不会死,也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经过几十年专业的打磨它有它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我认为这个意义上讲不会死。

 

在媒体转型方面,羊城晚报做了一点尝试。比如我们打造了一个全媒体的指挥中心,把羊城晚报这张报纸所有的采编内容和我们的金羊网(音)微博微信放到一个平台上,每天24小时滚动地报,一波人在这里分班制,一波人在对不同渠道的资讯统一地进行整理分发,根据我们羊城晚报自己的纸媒网站微博微信不同的目标人群做一些大致的推送。我们目前做了一个全媒体的指挥中心,这是一个。

 

第二个,羊城晚报从今年开始搬到了广州一个相对郊外的地方,大概有280亩的地方,实际上当年是广州一个旧的工厂,我们把它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羊城创业产业园,在这个产业园里聚集了一批互联网、创意、动漫、游戏企业。一百多家企业,我们2014年的产值大概有过百亿。当然,作为一家传统的老报纸,我们觉得搬到这个园区之后,我们也是确确实实看到了面对这种新兴媒体、新兴市场化的企业,传统媒体的短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短板,这也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的这么一个形势,我们搬到园区面临的形势是一致的。所以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员工,我们深深感觉到转型是多么必要,当然,转型也是多么困难。

 

 

深圳晚报常务副总编周智琛:互联网产品风格大于一切

 

如果说,2014年是中国传统媒体裂变元年,那么2015年,一定中国传统媒体颠覆性洗牌的前夜。对于深圳晚报来说,2015年,我们整个战略发生了变化,整个团队回归到最本质的部分,就是做尽可能好的产品,然后与万众合作,与万媒合作,这是我们必然的道路。我认为,互联网时代做的产品,很多时候,风格大于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做我们最擅长和排他的东西。

 

蓝鲸传媒联合创始人李武:互联网思维是做快的事比对的重要

 

我也是传统媒体出身。目前我们更好地利用了技术手段在改变着一些东西,更好地利用一些渠道,但还是要把传统媒体生产的优质内容传递出去。今天的新媒体自媒体让一部分人先利用新的技术跑起来,只不过他们跑起来之后并没有打算等一等传统媒体,这个等是指怎么去融合。我觉得自媒体和媒体,核心目前要解决的是最后一百米的问题,未来的几年传统人要做好融合的问题,核心还是融合的问题、平台的问题。

 

我一直把蓝鲸不定义为一个媒体,我们就是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我的投资人,永远都在跟我强调一句话,如果你现在做的这些事情是媒体,那么首先你的估值会很低。但是你做的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切入了媒体相关的东西,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操作,因为媒体有很大的优势,而这个估值会很高。我觉得首先这个是互联网对我最大的变化。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的感受是原来我们是做对的事情,现在互联网思维是只做快的事情,快比对重要,这个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

 

传媒大观察CEO薛陈子:可穿戴式设备将改变传媒

 

汪峰上头条是我当年做的。因为当时汪峰之前的几次求婚都失败了,有网友就在我的微博下面说了一句话“帮汪峰上头条”,我就把当天的头版插播了重大的新闻事件在一起做成了长微博,一下子就火了。所有人都在讲为什么汪峰没有上头条。在未来的五年或三年,穿戴式的设备像移动互联网,肯定会是下一个热潮,上面显示新闻、各种资讯,那时候我们的头条传统媒体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改变。

 

万能的大叔霍世杰:自媒体的未来一定是越垂直越好

 

自媒体的未来一定是越垂直越好,但你盈利不一定是从这个垂直领域,比如你提供一些服务,现在我就帮一些公司的人去招PR的总监或者品牌的总监,或者提供一些交流的机会。刚才像蓝鲸这种平台,因为我本身最早也是蓝鲸的,在蓝鲸的时候发现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情况特别好。现在已经看到垂直化可能是一个趋势,但是怎么把垂直化更加地细分,然后你如果能让别人赚到钱或者创造了价值,你就能够变现。

 

 

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一切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渠道都是耍流氓

 

只要优质的内容能满足需求,其实用户并不会关心这个是谁干的,他关心的是这个内容一好看吗,二有用吗,第三是不是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其实我们一直在寻找内容。内容、渠道、技术产品,四字一体就是“王”字,上面那一点就是用户。用户体验一定是第一要求。一切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渠道都是耍流氓,这句话我之前一直在说也被转得很多。

 

新浪市场与战略合作部总监乔宇:碎片化又为深度阅读带来了机会

 

我相信在座各位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每天能够接触到上万条的信息新闻,但是你往往无从下手。当我们每天接触到各种媒介,你在电梯、公交车、地铁、会场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介,但是这种媒介非常碎片化,碎了之后你不能知道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貌,怎么办?

 

是不是因为时间的碎片化、空间的碎片化,造成了我们现在的用户没有深度阅读的需求?我们认为实际上不是的,不是用户没有深度阅读的需求,而是现在的APP、现在的资讯产品都无法满足用户这个需求。这个认知我们开发了精读这个产品。在座的各位如果有下新浪APP或者有手机新浪网可以看一下,这个产品实际上是依托于我们新浪刚才那两个产品的一个内容展现方式,它在右下角都会标注“精读”,每一个内容包含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微博相关报道调查等。

 

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总监张巍:传统新闻人最大的短板就是技术

 

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时代,其实是为我们做原创新闻这一波人提供了机会。我们的内容可以更容易地抵达到我们的读者,我们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比以前更方便的资讯。渠道,我们现在传统媒体还是存在一个短板,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一波人经常都是从来没有在互联网技术这一块有过什么,突然间要去做一个互联网相关概念的产品,其实在技术上面可能需要时间。

 

 

新浪微博常务副总经理曹增辉:垂直领域的新大V的变现能力更强大

 

我们今天看到不管是传统媒体、自媒体还是像这种社交媒体,大家都在谈两个词:一个是垂直化,一个是本地化。我理解在垂直化和本地化上来说,下一步依旧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自己展开来看,大家都会比较关心比如说微博是讨论社会热点,或者是一个大众娱乐的平台,但是其实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微博上,其实它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因为它几乎聚集了中国社会中最有能力的大概接近一百万的专业人群,这些专业人群是有非常强的内容的生产者。

 

我随便举的话,像我们医生,包括像现在股市很火股评师,微博现在有三到四万的活跃人群。对于一个女性的妈妈用户来说,我觉得在微博上找到几个育儿专家或者找到儿科医生比讨论社会热点重要得多。

 

另外一个例子,像股评师,全民都在买股票,2014年大概积累了中国有专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大概几万的股评师,对于一个股民来说,我关注这几个股评师比关注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像微博上这种垂直领域我们理出来之后大概有四十多个领域,在每个领域里面其实用户都有非常非常强的需求。

 

微博下一阶段它会分散,所以我觉得所谓的新大V,其实未来应该出自于所有的垂直领域。这些新大V的特点,他的粉丝不一定上千万,但是他的粉丝有可能会在几十万,但是几十万的粉丝在领域的影响力和变现能力比明星一点都不会差。

 

熊猫媒体集团创始人申晨:自媒体的变现方式不止有段子手一种

 

其实我们做的跟所有人几乎不一样,所有的自媒体人都是抱团经营客户、经营广告,因为你自己不好谈,和一百人谈广告、一千人谈广告。媒体人是我们的智囊,我们在每一次做方案的时候都会去选择这个行业里面的大咖跟我们一块做方案。提我们自己,新浪财经也是我们在服务的,你们那么多财经硕士博士,我们最高的是财经的本科,我们现在有大量的财经大咖,他们所有的方案都是由财经领域的超级大咖一块来做方案,我们会把利润的百分之二三十分出去。所以我们是把所有的自媒体当做我们的众筹模式。

 

这就看谁跑得快,我们从零到1.3亿美金的估值才花了三个多月,他们问我你为什么跑那么快,我说只有一件事情,在互联网这个领域里“壁垒”两个字完全没了,以前你还有资源壁垒、区域壁垒,现在就是看你跑得快,你有一个模式,这是你唯一的生存方式。

 

自媒体的变现方式不仅仅是段子手这一种。就像法师,法师几乎不接商业的广告,那就是一个高大上的人在那边,他用文化去吸引别人,所以他就像刚才说的,他是做影响力,然后卖书,卖一些相关的产品,但是钱也不是他自己用,他也捐出去,也盖了新的庙。所以自媒体人有新的活法,但是段子手太成功了,所以大家就忽略了一个自媒体人在干什么。现在有好的方向是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其实除了段子手,自媒体人有更多的活法,之前好像只有段子手能活得好。

 

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垂直领域的内容生产商将会更有机会

 

自媒体这一块,假如我们现在很多自媒体在生产的创造内容想迅速地找到它的用户的时候,这个时候头条是能够帮助到他的。因为我们传统的内容创造者找到用户是比较难的,但是头条可以帮助大家。接下来延伸的就是兴趣社交还有广告精准匹配的问题。

 

坦率地讲,现在我们看到的资讯有多少是传统的媒体机构生产的?我们可能60%、70%、80%的资讯是非传统媒体机构生产的,有些就是垂直领域的内容。未来的话,至少我的判断是有大量的内容都是来自于垂直领域的,将来会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的平台能够帮助到这些垂直的生产者创作者的话,一定对我们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当我帮助到你之后,也是在帮助我自己。这是今日头条的技术模式决定的。

 

著名自媒体人延参法师:庙里的编辑太多了,你还是创新吧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为什么来这里,前几天有几个编辑给我打电话说,延参法师,你帮我们剃度吧。我说,为什么?他说,在传统媒体当编辑太苦逼了。我说,兄弟,我们庙里已经有很多编辑了,不能再要了?那编辑的路在哪里?我说,你还是创新吧,新媒体给你一条路子。所以我今天就是来深圳看看大家活得怎么样,是不是还能正常愉快地玩耍下去,是不是还能正常地奋斗在编辑一线,实在不行,开微博账号吧。

 

上海交通大学媒介融合研究主任魏武挥: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未来几年的重要命题

 

我们如果把眼光放得非常远的话,确实自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利用互联网工具形成他赚钱的方式,这跟以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今天我们也听到了一个词“共享经济”,各位在使用滴滴、Uber、微博微信的时候,这里都有共享经济的影子。我们如何从共享经济这方面做得更好,这是未来几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

 

 

中国移动新闻中心主任葛颀:新媒体必须放在“四位一体”里才能做好

 

其实内容为王也是正确的,渠道为王也是正确的,平台为王也是正确的,最终还是要读者为王,你的读者爱看,你的客户愿意把钱掏出来你就做到了。如果客户不愿意打开钱包不愿意打开他的支付宝,那就失败了。我们中国移动有10086全国很有名的客服体系,我们就要在官方微信上看到跟中国通信的行业最领先的知识技术和产品,与此同时你也可以办业务,你也可以投诉,你也可以充值,我们这个公众号这个月就完全最大的升级。

 

我们最后是四位一体的大同,就是你的企业的公共关系、你的营销、你的客户服务和你的客户服务的反馈,这四位一体的。这就有非常强的硬关系,这个硬关系就有一个价值纽带把我们和客户联系在一起,这个效率更高,这个效果更好,所以你的新媒体运营才有前途。我们之前说新媒体要花钱,还投了这么多人这么多资源,如果最终客户没有产生价值,企业也挣不到钱,那新媒体其实也没有价值。

 

左右沙发副总裁俞雷:新媒体和自媒体在整合营销传播的比例越来越重

 

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去年今年来讲,我们基本的策略是全媒体战略,尤其在我们的品牌传播上我们是非常强调全媒体和全渠道。或者说再往以前讲,有一点类似于整合营销传播方式,但是我们更愿意称自己是全渠道、全媒体战略。到目前为止还有人在问要不要做自媒体品牌,我觉得这是不需要问的问题。我们应该是第一个用自媒体来进行品牌传播的人。

 

第二点是我们把一半的费用用在内容的创造上。内容的创造,你可以讲是PR,可以讲是活动,但是我是这么看。我个人或者说我们团队的整个风格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创意的,因为渠道的模式是以前的广告营销的模式,因为以前只要你成为样式的标王,你只要投了卫视的一档收视率超过4.0的节目,就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度。但是现在光是这些你还不够,因为现在的渠道非常碎片化,你光靠投了央视卫视或者投了一份报纸等等,你是不足以打造你的品牌的,你还需要有高病毒性、非常非常强的创意和广告。所以我们今年做了很多的创造内容的活动。很多人很难想象做沙发的和特斯拉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巧妙地用了他的痛点,他在中国没有充电桩,这个事很容易就谈成了。

 

对于新媒体的看法,我也是反思今年整个品牌投放的策略,我觉得在未来我们会加大对内容和自媒体的投放,我们是一家愿意为内容买单的公司,因为我觉得自媒体这一块,至少在我能看到的一段时间之内它对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大。

 

奇酷科技总裁李旺:能否快速学习应用是企业新媒体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

 

好多人都说微博过了最好的时代,现在是微信的时代,但其实每个人微信的朋友圈更窄,所以这里面营销的难度越来越大,营销在新媒体变革的时候我们如何快速学习快速应用,其实考验每一个企业,也是机遇也是挑战。

 

比如雷军,利用微博最鼎盛的时期建立了跟用户的沟通模式。在一个新的媒体环境改变、消费环境改变的时候,他如何能长期形成粉丝经济,他的微博每天就是广告、促销信息,其实他的可阅读量在下降。如果不变迁发展,我相信会产生疲劳。新媒体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这是一个有趣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有未来。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建国:营销是民营企业做新媒体的最大亮点

 

现在新媒体在民营企业里边最大的亮点,我认为是营销,各个环节大家都是在这儿营销我们个人的产品,特别是像前年小米和格力两家一直打架,实际上打到最后他们两家都是受益者。所以我建议我们的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好新媒体的机会,因为这个做好的话,你们的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好。

 

 

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田科武:社区报做O2O服务平台打通最后一百米

 

北青最开始是做社区报,好多人不看好,不少兄弟省市的社区报也都失败了,但是我们马上推出第二步,我们说要有实体的服务,所以我们开了社区驿站,就是在居民区里面开社区驿站,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但是向企业服务。

 

他们说打通最后一公里,我们说打通最后一百米,所有的线上服务最后我进入居民家,现在我已经发展100家社区驿站,最后我们要一千家,在地域上要把北京瓜分,这就是它的价值。那你光提供免费服务,怎么去赚钱?我们注册了一个公司做网站,同时向1500个社区开放注册,一个月36万,那是一个线上服务的综合平台。我们的社区驿站就成了我们线上服务的物理基点。可以说已经让北青社区传媒成为了一个新旧融合的互联网公司,它不仅仅有线上,而且它有线下,最后一百米我们解决了。

 

你说要探索这个产品,我们是逐步完善的,技术是难题吗?关键是你在抱怨之前你有好的想法吗?所以认为传统媒体狠下心转型有希望,可以突破。

 

红网总编辑隆国东:媒体是事业不是产业

 

大家都在媒体怎么挣钱,我做红网的编辑已经十个年头了,我从而没管过一分钱,我从来没考虑过要挣钱,我的任务就是要花钱。所以在红网的概念里边和我个人的概念里边,我是真心实意把传媒当做一份事业,而不是当做一个产业来做的。

 

所以我在红网和红网人、和红网采编团队的人一起所要琢磨的事情,就是如何在不触碰或者说不触犯红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从人性的角度、从人道的角度、从人类的角度去为这个社会、为我们的文明尽一份力。

 

如果说我们做媒体的人一心就扎在钱眼里,我们真就不用做媒体。说老实话,我今天不知道来开会的谁最有钱,但是我估计最有钱的是不谈钱的人——延参法师。

 

都市快报总编辑朱建:用户不是数据就没有价值

 

微信号有几百万的粉丝,听起来很不错,其实这些用户的价值不高,因为它不是数据,在这个时代里面用户不是数据就没有价值。

 

对当下的传统媒体而言真的是一个生死时速,这个生死时速就是说你能不能通过一种方法的发展,使你的价值能够变现,同时通过这个变现第一来稳定你现有的队伍。这个队伍其实是很难维护的,好一点的人他跟外面我们讲到的行业收入之间有一个比较,他就会很清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为什么Uber会引爆,因为第一方面做这些人的人很优秀,使用这些的人很优秀也很年轻。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我们以前是这样,现在我认为没有这样的。

 

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新媒体也会死亡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已经闻到死亡的味道。死亡的不仅是传统媒体,还有现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我想起了《阿房宫赋》里的一句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我真觉得所有的孽障都是自己造下的,所有的福祉都是自己创造的。

 

搜狐网总编辑陈朝华:过去的互联网是让别人死,现在是希望别人活

 

我过去一直说自媒体是伪命题,搜狐现在也在做自媒体,我们要经营一个生态。上次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小论坛也在讲,很多自媒体你要么就很直接,我直接就是赚钱的,但是有些人就是我还要来把传统媒体掠夺空间,或者我个人做一个自媒体延续我所谓的理想或者说其他方面,然后又在谈我如何能够生存。所以我看很多自媒体人混淆了自己的定位。

 

互联网过去一直在做加法,想让别人死,现在是不断地在做生态,希望别人活,不管是我们在传统平台做新闻,或者是让专业人士来传播,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生态。速度跟方向有关,激情可能要考虑你所在的平台能够为别人构建一个生态系统。

 

-完-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