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汶川地震幸存者:要是儿子活着今年也该结婚了

发布时间:2015-05-12      来源: 时政新闻大河网-大河报    点击: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十个受灾家庭的部分成员在一起合影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姚若群和7年前的自己合影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贾益勤和7年前的自己合影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李学和7年前的自己合影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的七周年纪念日。7年前,大河报记者在地震灾区用镜头拍下了十户家庭的合影,他们均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以后每一年的5·12纪念日前,记者都会如约把前一年所拍的照片送给这些家庭。这一约定持续了7年。

因种种原因,这十户家庭的成员已不能都联系上,而在联系上的家庭中,又因多种原因很难为夫妻双方再拍摄合影。今年,记者把镜头对准这十户家庭中能联系上的七名成员,为他们每人拍了一张与七年前的自己的合影。对于逝去的孩子,他们有什么话说?记者做了一个沉默的倾听者和记录者。

姚若群:添了个娃娃,俺家又有盼头了

虽然在映秀街上分了一间门面房,可我认不得字,做不得生意。要是我那个二娃儿吴勇明还活着,他肯定能帮得到我。

地震前我有两个娃娃,老大吴勇刚14岁,老二吴勇明13岁。老大爱上网,经常逃学去网吧,老二学习好,也听话,从来不逃学。地震那天,逃学的老大活下来了,老老实实在学校上学的老二被砸死了。

老大从地震过后就没咋回过家,今年2月份倒是回来过几天,也不帮忙干活,天天上网吧,没过几天我就把他骂走了,现在,在云南跟着别人学修车。

我现在最想跟老二说的是,地震过后一年,我又给他生了个妹妹,起名叫吴姚姚,现在6岁了,很懂事,也很听话,只有看到这个孩子,我心里才好受些。地震中,我们家总共死了10口人,几年了,只添了这一个娃娃,俺家又有盼头了。

贾益勤:你爸回来了,这个家还在

我女儿李培要是还活着,今年也该结婚了。我只有这一个娃儿,地震时在都江堰向峨中学读初二,学校的楼房垮了,他们班没几个逃出来的。

前几年,我两次怀孕都流产了,再后来就怀不上了。去做试管婴儿,还是不行。医生说,一是岁数大了,二是因为我心里老在想死去的女儿,有影响。

以前孩子在的时候,天天干啥都有劲儿。一下子没了娃儿,就没了盼头,家里也就没了生气,天天死气沉沉的。

去年你没见到娃儿她爸,他去贵州打工了,一走就是大半年,连个电话也不打。今年因为外面不好揽活了,娃儿她爸过完年就没再出去,他可能也听说了,我去年曾自杀过两次,他怕不在家我再走绝路。

要说今年最大的变化,我想对娃儿说:“你爸回来了,咱这个家还在。”

李学:女儿没了,过一天算一天吧

我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一走就是大半年,有时过年也不回来,主要是不想回来。女儿去世后,我一回到家,就想起女儿,到处是她的影子。

今年在外不好找活儿了,更主要的是妻子精神不好,前些年我们是打算离婚的,我们俩岁数都大了,她一直怀不上孩子,我们就商量着离婚,可我回来后听邻居们说,她自杀过两次,都被救过来了。

我怕对不起走了的孩子,她要是知道她妈妈自杀的事儿,肯定会很伤心的。我今年对着记者向女儿保证,我再也不会离开她的妈妈了,我会照顾好她的,请女儿放心,在那边照顾好自己。我和她妈都很好,政府给分了房,年年给补贴,我再打些零工,吃喝不愁。

唉,一晃都过去七年了,可还是一遇变天,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女儿带伞了没有。吃饭的时候,她妈妈还总要多留一双碗筷,没了女儿,这一辈子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吧。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地震后出生的小欣然,长高了。记者朱长振摄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李富友和7年前的自己合影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李富鸽和7年前的自己合影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吴富贵和7年前的自己合影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

 

邓清秀要小女儿与过去的“自己”合影,小姑娘面对镜头,做出一个鬼脸。

邓清秀:我还想回到以前的生活

地震前我有两个女儿,老大叫王欣玥,老二叫王欣茹,地震时都在映秀小学,全都被埋进学校了。

地震过后一年,我又生了个小女儿,给她起名叫王欣然,希望她快快乐乐,顺其自然,健健康康地成长,也不希望她有啥大富大贵的。

现在她爸去贵州打工了,我在家每星期一送小女儿去都江堰上学前班,星期五再接她回来。虽然现在映秀镇上也有学校,听人说是广州援建的,建筑质量很好,可我再不敢送小女儿去上学了,心里面有阴影,总怕小女儿在学校再出啥事儿。

要是让我对两个去世的女儿说些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我宁愿不要现在的楼房和小女儿,我宁愿还过着以前在桤木林山上住的日子:家里能喂些猪,养些鸡,菜是自己种的,啥都不用买,两个女儿自己去上学,下学自己跑回来。

现在我这个小女儿,只要一回来,我一刻都不会让她离开我的视线,生怕一转眼,又没了。

李富友:姐姐要嫁得近一些

我儿子李志遇难那年15岁,从那以后,我再没去过向峨中学,不过听说这个中学地震过后就没得(有)了,因为孩子们都遇难了,再开学,就没几个学生来上学了。

地震时我从家里跑到学校参与“扒人”,那楼房建得很差,钢筋少,水泥也不行,要不然会一震就垮?而学校周边的好多民房都没有倒塌,我儿子他们上课的那所教学楼一共四层,地震一震,变成两层了,孩子们都压里面了,惨哟,我儿子扒出来时我都认不得了。

这几年我也到建筑工地上干活,包工头都交代,只要是学校的房子,都要格外小心,不仅要建结实,用工用料也都格外讲究,要是地震以前的学校都像现在的学校该多好啊,说不定我儿子就不会死了。

我最想给儿子说的是,他姐姐出嫁了,嫁在邻村,她以前在成都打工,有个很好的小伙子喜欢她,家庭条件也不错,可她说不能嫁得远了,弟弟不在了,她要嫁得离娘家近一些,替弟弟照顾父母。

她总是不放心她妈和我,现在还是两头跑,婆家住几天,就又回来住几天,家里的东西也都是她在操持,今年外边的零工也不多了,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天天在家打打麻将、喝喝茶,儿子你在那边就放心吧。

李富鸽:要是儿活着,也该结婚了

儿子李勇去世的时候15岁,被压在向峨中学的教学楼下了,我在那儿忙了几天几夜,把他扒出来后,抬回来埋在他经常上学的路边上。

现在我最想给儿子说的是:勇儿,你又有个妹妹了,今年3岁,叫李贵妍。你妈妈天天在家照顾她,我在镇上一家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政府给分了新房,现在都住在小区里,家里原来的房子地震时垮了,现在政府都收回去租给了一家公司,每年分几次给租金,我们吃不愁穿不愁,儿子你在那边别牵挂,每年5·12纪念日我和你妈都会去给你烧些纸钱,你活着的时候想要的新衣服、新鞋子没舍得给你买,现在都买了烧给你,儿子你还想要啥,给爸爸托个梦,爸爸给你买。

还有个喜事儿要给你讲,你的同班同学张贵强今年5月12日要结婚了,他是你们班唯一逃出来的一个,地震时他提前出来上厕所了,被压在厕所里一天一夜,被扒出来时只受了点轻伤。现在我们这附近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和姑娘都不多,他找了个高山上的女孩子,我们好多家长都商量好了结婚那天要去,一定要热闹热闹,好多年没办喜事儿了。我的勇儿,要是你还活着,也该结婚了。

吴富贵:将就着过吧,啥也不想说了

这位受访者面对记者,就说了这一句话。

记者手记

为了不遗忘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赶往灾区,与战士们一起吃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参与了遇难者遗体的挖掘和掩埋,目睹了灾难后的生离死别,也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危房爆破和板房搭建……其间,我分别在都江堰、映秀,为10户家庭拍过合影。

当时筛选这10户家庭时我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一是孩子在地震中遇难;二是夫妻双方都健在;三是房屋在地震中消失。

当时,我在他们房屋原址废墟上给他们拍合影时,这些夫妻都不约而同地在中间空出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位置,我知道,这是留给他们刚刚遇难的孩子的。

一周年,我重回灾区回访时,分别给他们送去了当年的合影,并再次为他们在帐篷前拍下合影,并约定下一年会准时给他们送去。

前几年,这个约定完成得十分顺利,该系列报道也在《大河报》连续多年的地震特刊中得以呈现。

可越往后的这几年,我发现为这些夫妻拍合影的约定完成起来愈发的困难,因为这些夫妻中,有离婚的,有自杀的,有下落不明的,更多人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今年我只能让他们和7年前的自己合影,来完成这个约定。

镜头再小,也可记录历史。无论如何,我们的这一约定还在坚持履行,我们的这一关注还在持续,这是《大河报》在所有媒体地震报道中独有的持续采访。回忆,是为了不遗忘。

事实+

汶川地震的社会遗产

地震作为一种最特殊的自然灾害,所影响的不仅仅是生命和财产安全,对社会版块同样会带来震荡,尤其是剧烈的大地震,甚至改变一个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生态。

汶川地震后,单个灾害民间捐款比例大幅提高,政府政策层面也不再指定官方接受捐款。此外,民间救援也逐渐向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型。早期进入汶川的只是零散的救援队,而现在救援联盟旗下的一些救援队,已经接近国际准轻型救援队水准。

2008年以后,除了救灾组织之外,其他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都有极大的发育。以环保组织为例,几年间就增加了38.8%。在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中,救灾、助学、扶贫、大病等议题也逐渐地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连舆论监督领域,公益组织的话题也显得分外的火热。几年来的话题中,郭美美、章子怡基金会、儿慈会、李亚鹏嫣然基金会让人记忆深刻。(腾讯新闻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