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北京对港政策应进入“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04-23      来源: FT中文网    点击:

北京对港政策应进入“新常态”

作者 | 纪硕鸣

选自 | FT中文网

 

北京调整了实施多年的“一签多行”,香港迎来政策修改后的第一个周末,深圳户籍居民依新规定赴香港只能“一周一行”,带来了周末人潮涌现,有人趁一签多行还有效抓紧多到香港,也有人把握周末到香港购物,水货客照常出货。深圳湾口岸平时约5分钟便可过,这一日高峰时需要排队一个多小时。口岸下午5时记录下,每小时平均3160人次,和半年前相若。深圳官方严厉打击水货客,香港方水货交易依然旺盛。内地还有网民号召到口岸游行,抗议一周一行措施歧视了内地人。

 

而这背后,是深港两地民间交流日益畅旺是难以阻挡的趋势,已经是香港“一国两制”难以逆转的新常态。

 

北京为何调整“一签多行”

 

 

2009年以来实行多年的深圳居民赴港“一签多行”政策改为“一周一行”,这是北京因应香港政府的要求作的调整,理由为打击日益增多的水货客,实质是控制内地过多旅客游览香港,以疏缓香港部分民怨。

 

据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去年6月港府就向中央提出,希望收紧“一签多行”政策。今年两会前,梁振英再次公开表示,要向北京带去调整“一签多行”政策的要求。纵然,奉行走出去政策的北京再有百般无奈,最后还是阉割了自己原来制定的政策。

 

这是因为,实行“一国两制”,确保香港繁荣稳定是中央政府的承诺,对香港,经济上有求必应,一呼百应,香港要什么可以给什么;政治意识形态严格控制在北京的顶层设计,无论香港的泛民主人士如何吵闹,北京由不得他们任性。这似乎就是香港回归18年以来“一国两制”的常态。

 

香港回归后,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无论香港遭遇沙士(SARS)、禽流感、科技泡沬、美国金融危机,一旦对香港经济和民生产生影响,北京都任由香港任性,以人民币不贬值为代价,通过开放CEPA优惠政策、开放内地客自由行等措施,依赖内地政策让步,让香港抵御了危机,一次次渡过难关,平息怨气。香港与内地由此一步步走向更紧密的融合。

 

诡谲的却是,在一浪接一浪的香港激进者反水货客连带反内地游客的粗暴行为下,2015年以来的内地旅港人数,包括周边国家旅港人数都早已经大幅下降。

 

市场自动作了调节,水货客为生计并没有减少,游客已经在阻吓中却步了,这实际上是市场在起作用,港府和北京却以政策调整干预。最不该出手时出了手,调整“一签多行”政策似乎并没有对症下药。很明显,“一国两制”的香港,在回归18年后,面对的是已经新常态。

 

在调整政策尚未出台前,香港连串的反水货客直至反内地游客行动发出“警告”,赴港旅客对今年旅游香港持保留态度。刚刚结束的复活节及清明节长假期中,内地访问香港的旅客数目暴跌超过两成,是沙士以来最差。刚刚过去的3月份整体访港旅客量较去年同期下跌8.7%,内地客更劲跌一成,其它地区客也减少4.7%。香港移民局的数据显示过境香港的内地旅客劲升三分之一,过而不留是否会成为新常态?旅游业议会亦称,上月初的访港旅行团数量暴跌至每日仅百多团,情况十分罕见。

 

显然,近期激烈的反水货客行动阻碍了游客的访港意欲,示威者以粗暴行为打击水货客,却赶走了真正的旅客,影响香港旅游业声誉。

 

数字显示,今年农历新年在2月份,访港旅客人数有541万人次,连续第2个月下跌,较1月份减少3.57%,短途东南亚客暴泻,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及泰国等访客均录得双位数跌幅。至于3月份访港旅客,已经较去年同期下跌8.7%,当中内地客跌幅达一成。

 

粗暴的所谓反水货客行动直至驱赶游客,似乎让全世界在一夜间知道,香港不欢迎游客。

 

据悉,有香港的大学到海外招生,阿塞拜疆的学生直接问招生主任:“香港安全吗?”那些驱赶游客的画面震撼全世界,北京调整“一签多行”政策,无疑也传递了“这是真的!”的信息。香港对旅客友好声誉受到影响,政策再调整,也是没有赢家的结果。

 

对港府提出的要求,北京为求稳定一概应允,实则是一种多年来的“常态”。香港回归之初,强调”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强调内地少干预,强调井水不犯河水,切割是常态。事实上,18年来,香港和内地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深港两地如何共享优势成为趋势,毫无疑问,两地融合就是“一国两制”需要面对的新常态,否则只会加深两地的矛盾。

 

改变“一签多行”

并不会解决香港拥挤的困境

 

 

细细去看,农历新年前后,有团体反对内地自由行,集中抗议主要还是在屯门、沙田内地客集中地区。春节过后,香港上下检讨“一签多行”成为热门话题,弥漫着一股只有限制内地客访港数量,才能解决目前香港有些地方游客拥挤,水货客集中,影响香港居民正常生活的困境。似乎目前香港人有些怨气,都是因为内地客人来的太多造成,只有限制人数,让内地游客少来香港才能化解怨气,才能解决香港拥挤的困境。这样的评估是主观的。

 

其实,限制游客入境数量是被动的,正如人数太多,超过香港可承受能力会带来负面效果一样,限制内地游客人数,以政策代替市场,不仅破坏了香港市场经济的铁律,亦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和内地融合大于切割的新常态下,政府加强研究、管理、规划,比限制更为科学。

 

事实是,今日香港接待的游客数量,并非是国际最高水平,还远未到不能承受的地步。美国纽约面积为790平方公里,人口800万,2012年,纽约的总访客人次为5270万,和去年香港接待的游客数差不多。问题在于,香港的人口过于集中在几个区域,比纽约大的土地面积大多没有开发。可以断言,香港拥挤的症结所在,主要是回归以来,香港创新发展不够,没有考虑或者根本上是以大商家利益为考虑。比港岛面积还大的大屿山,什么时候才会有一个开发的完整方案呢?周边众多离岛,能否建特色小区呢?这些都属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发的责任,政府几乎没有放在议事日程?

 

仔细分析,深圳持一签多行的游客当日来回香港,比较多的是来采购日用品的,相比较深圳,香港的日用品安全舒适便宜。可以看到,在港铁东线,游客人潮基本上就压到沙田,因为沙田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商场;西线基本上也就压到元朗、屯门。这些游客主要是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深圳有朋友告诉说,平时往西北家乡寄巧克力,都到香港买,“一方面便宜,另一方面保证质量。”

 

问题的实质是香港政府在深港两地的融合中作了哪些研究和规划?是否规划过以最快的方式开发新的吸引旅客的景点,分流游客?以便减少对香港市民的影响而又能带动消费。深圳市民目前还有到香港采购消费的需求,那么,想办法满足这部份人的需求,将他们分流留在边境的商业城就是最好的选择。

 

早前,与香港接壤的深圳发展了,港人喜欢去深圳消费、购物,深圳政府高瞻远瞩,在关口建个罗湖商业城服务港人,但09年对深圳旅客实行“一签多行”始,香港政府为何就没有在河对岸的香港一边建一个大型商场,以满足深圳客呢?

 

梁振英去年6月就建议中央调整“一签多行”政策,但为什么不在去年就考虑于接壤深圳之处建设香港商业城,以满足深圳需要购买香港日用品的”一签多行”旅客。

 

港府官员并不清楚“一国两制”多年后的香港进入了怎样一个新常态。

 

香港的真问题是

“切割”和“融合”的禁锢

 

 

香港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战略眼光和思考。回归中国后的香港,从那一刻起就应该转换为融合的思维,但这些年来,香港人切割思维还是占了上峰,究竟应该或者会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没有人会去思考。

 

十多年前,我撰文,提出香港应该“高进低出”,建议港府到深圳大量买地,可以在那里盖一部分公屋,但没人理,还有人指责是要把香港人赶出去。现在不少香港人住在深圳,还有人建议港府到东莞买地。

 

早前,我曾建议,香港高铁站直接建在深圳河,一半给深圳用,一半香港用,根本不必化几百亿在香港境内建一段高铁,还要研究解决通关问题的麻烦事。因为从香港市中心坐港铁去深圳河也只有半个小时,比广州市中心去番禺坐高铁还方便。这样的建议没人要听,原因就是不愿融合,不考虑融合后可以充分利用内地资源。

 

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香港,却希望限制入境的旅港客人,港府一方面要求中央限制“一签多行”,一方面又额外拨款旅发局运用8千万推广旅游活动。这一紧一松的政策不知究竟为哪般? 有旅游业人士感叹,赶客易,吸客难,待客之道的形象受损,旅游业将进入寒冬,其中酒店业首当其冲,收入跌去两成。

 

“一国两制”进入了新常态,两地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接近,处理“一国两制”的经济问题首先应该以调查研究,搞清事实真相为出发点,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次应该尊重市场,不能再以政策代替市场;再者要改变轻经济、紧政治的传统思维,让“一国两制”循序渐进适合新常态。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