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赴赵树理大师故居参观学习散记

发布时间:2018-11-05      来源: 法治宣传网    点击:

       初冬时节的11月1日,微信上接到一条县文联通知,3日要组织本地文学创作人员赴晋城市沁水县的尉迟村参观文学界老前辈、铁笔圣手、山西著名作家赵树理的故居并学习采风。3日早6点,我便骑摩托车从6公里外的老家赶到县汽车站,我们一行21人统一乘车,直奔晋城沁水方向而去。
      一路上大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作为土生土长在太行山贫瘠的土地上的文学爱好者,大家都在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去大师故居看看。戴向阳同志一高兴就给大家唱了首《红梅赞》,他一带头,车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小师妹程蓓、杨翠萍、曹王平、冯志荣、大师哥申树风、宋建明、段松龄、牛福太、王忠怀、武峰斌等一个个争相发言,大家谈创作、谈事业、谈发展……。我也情不自禁地谈了自己这些年在戏剧创作中的艰辛和收获,还应大家只要求即兴唱了段上党落子。
我们兴致正浓的时候,司机同志提醒说:“车已到达目的地”。大家纷纷下车一路打问朝着大师故居走去。问路过程中,我随便了解了一下该村的来历和赵大师的一些家庭历史。
      村民告诉我,有传说和尉迟敬德有关,还说尉迟的编筐技艺传给了村民,一直延续至今。有关尉迟大将军的故事在山西流传很广,已不新鲜。尉迟本是胡姓,这里的村名可能与此有关,但没有证据。沁水岸边的老村里古宅众多,和窦庄郭壁比,尉迟村的民居大多已经翻新,这里的出名全在“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赵家先辈在清代中期曾经担任过中下级官员。到赵树理这一代已经败落。据说赵树理的父亲也是编筐高手。
现在村内有赵家的两座院。其中西院本是前后院,前院已毁,现剩内院。这是个砖木结构四合院,明三暗五,东西厢房三间。南房已毁,其他三面是砖木二层,上层出廊。木梯上下楼,贴在正立面上。西房2层是赵树理出生的地方,也是他长期居住生活和写作的地方。屋内还保存了土炕、部分书籍、写作用的桌凳和油灯等陈设物品。那些曾经脍炙人口的反映农民生活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版话》、《三里湾》等均来源于赵树理的日常生活,以尉迟村民间生态为原型。现在的西屋里还有赵树理的亲戚居住,北屋耳房和东屋是赵大师的一个叔伯弟媳妇住着。如果不是门口的各个牌子,说明这里是赵树理故居,小院和普通沁水民居没什么区别,这也很符合赵树理的平民作家本色。
      村西山坡上的赵树理陵园,有赵树理铜像、碑亭和墓冢。陵园左右均在墙体上镶嵌了《小二黑结婚》内容的连环画形式石刻。陵园内还有不少文人的纪念石碑。周围的山坡上农民在给整理果园。这里是苹果之乡,赵树理当年就曾经带领乡亲们建水库种果树脱贫。现在的村落安静祥和,村民说,至今尉迟村都是这一带教育水平较高的村子,高考取得好成绩的考生常有。村里现存最重要的古建是清代尉迟庙,就在村边。山门左右是钟鼓楼,正殿玉皇殿。除去所谓尉迟敬德的传说,这里是村民日常祭祀活动的中心。
     不知不觉,天已中午时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大师鞠躬告别,返回嘉峰镇,简单进餐之后,又到窦村参观了古民居。实话实说,我对古村落没有兴趣,因为我不懂古代的建筑,所以也没有怎么在心观赏,更谈不上感受,只得就此停笔。【秦旭东】
 


(责任编辑:衡国胜)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