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中央纪委增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主要承担与纪检监察内部人员有关的信访举报处理、线索调查和训诫惩处。随后,多地纪检部门跟进,增设了类似内设机构。目前,省级纪委已经全部成立了干部监督室。国庆前一天,北京市怀柔区纪委书记周燕公款旅游被撤职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大力反腐败的同时,纪委也在严肃查处顶风违纪的纪检干部。(10月13日人民网报道)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13/c1001-27690279.html
“纪委也不是净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上任伊始,即对中纪委机关干部谈到他的核心观点:“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此后,中央纪委在“打老虎”“拍苍蝇”的同时,严查自己人的腐败,以实际行动“权力自洁”“正家风”。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无论对本系统还是普通人来说,都已不觉刺耳不再陌生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处分违纪干部3400多人,中央纪委机关查处处置14人。一方面显示了纪检监察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纪检监察系统确如王岐山所说“也不是净土”,违反审查纪律和保密纪律,跑风漏气甚至以案谋私。政治生态出了问题,纪检监察系统也未能幸免。
人民信任纪检部门,但是并不代表纪检的对伍里就一定是干净清澈的。王岐山曾就表示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己不正,焉能正人?”同时也表明态度“要用铁的纪律打造全党信任、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对于犯错的,要深刻反思,认错担当,从严执纪,刮骨疗毒,要以实际行动表明解决“灯下黑”问题的坚强决心。在严查腐败问题的同时,特别重视查处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推动问责深入开展。在严格执纪的同时,对履行监督责任不力的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予以问责,严肃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纪检部门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改革机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已进行了两轮机构改革,增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随后,多地纪检部门跟进增设了类似内设机构。目前,省级纪委已经全部成立了干部监督室。在系统机关内设立干部监督机构,是纪委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强化自我监督的成果,使之与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回答了“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
干部任免新制度。在干部的日常管理方面,中央纪委还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克服干部长时间联系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弊端。在干部来源上,办法明确,要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可以从纪检监察系统内和系统外提名。 通过干部交流,既考验、锻炼、培养了纪检干部,也避免纪检干部长期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出现设租寻租、有案不查等问题。地方纪委官员的选任有中央纪委“空降”、地区间异地调动、从纪检体制外挑选干部任职等多种形式,目的就是要破除监督障碍,防止地方官场官官相护。
严守纪律不动摇。干部犯错误、组织有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不仅对外有效,也同样对内实施。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的作用,教育干部增强纪律观念,改进干部管理和选拔方式,加强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监督,严格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回避、保密制度。 抓早抓小,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国都是一盘棋。瞪大眼睛、拉长耳朵,提高发现问题、监督执纪的能力,坚决清理门户;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这是中央纪委强调的首先解决“不敢”与强化“不能”。仅靠个人的自觉性是不行的,仅靠外在的监督也是不够的,必须实现自我净化,强化自我监督。
作者:陆毛
联系电话:18683815482
邮编:6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