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变旅游,惩罚不能止于“集体通报”
发布时间:2015-09-29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北京市纪委昨天推出“四风监督哨”栏目,对北京市怀柔区纪委公款旅游问题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其中,怀柔区纪委因公款旅游被集体通报。(人民网,9月29日)
为了在工作时间用公款旅游,达到放松和放纵的目的,北京市怀柔区纪委真是煞费苦心,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以纪委书记会,定格了考察分为五个团组,共49人,分别赶赴全国5个省份旅游景点外出旅游的“良辰美景”。倘若是因为工作需要而外出考察、学习提高,本无可厚非,但以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这种考察是反“四风”问题发力后所形成的“怪胎”。
客观地说,外出旅游,不管是为了愉悦身心、开阔视野也好,还是为了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也罢,都是一项极好的活动项目。尤其是在我国处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当下,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倡导人们旅游消费,更能带动经济发展,更有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健康旅游、“绿色”出行更是时代的呼唤。倘若旅游掺杂了权力色彩,被沾染上“铜臭味”,恐怕是无法达到各种预期的目的。
在反腐的号角争鸣声中,一方面谁都感受到了反腐的严厉和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各级纪检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们的地位也得到显著提升。纪委书记排名靠前,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或许正是基于此,一些纪检干部或者纪检部门也沾沾自喜,自以为尝到深化改革、加大反腐的“甜头”,于是飘飘然不知所以,忘记耕耘自己的“责任田”,忘记党纪国法也适用于他自己。怀柔区纪委应该就属于这种类型,自以为“我是纪委我怕谁”,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能查、无人敢查。结果到头来,一切都是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
而一个重要的问题于在,作为纪委都可以以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而其他部门和单位,会不会有类似的嫌疑和可能呢?从目前来看,我们只能看到水落石出的部分,而对于还沉在水下的,究竟有没有,又有多少,我们还不得而知。显然,考察变旅游,惩罚不能止于“集体通报”,如何杜绝考察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行为,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予以规范化,这才是斩断考察变旅游纽带的关键所在。一纸通报只是“惩前”,而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毖后”。
作者:茉莉
单位:四川三台幸福乡
电话:
18048612920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