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纪委:房产是官员瞒报高发领域 常用配偶搪塞

发布时间:2015-09-20      来源: 腾讯    点击:

 

中纪委:房产是官员瞒报高发领域

 

房产、投资是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瞒报、漏报的高发领域。 CFP 资料图

“由于瞒报、漏报个人有关事项,浙江省杭州市今年又有4名处级干部被暂缓提拔。”据杭州市委组织部日前发布的消息,这4名干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房产及股票基金上。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后经数次完善,目前按照2010年出台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执行。根据规定,个人收入、房产、投资、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14类“家产”、“家事”情况,须定期报告。

记者初步统计,7、8两个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120份通报中有6名落马官员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上存在问题。

资产常被“遗忘”,申辩自说自话

房产、投资是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瞒报、漏报的高发领域。

“配偶或子女购买、所有,自己毫不知情”,是当事人用以搪塞的高频理由。也有人解释说,资产早已转让或出手,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办理手续,自己“忘记了”。

此次杭州被“暂缓提拔”的4名干部中,有3人属于上述情况。A干部未填报市值60多万元的股票,“以为已出手”,实际并未卖出。B干部少填报1套房产,“以为由配偶购买、孩子居住,所以是孩子所有”。C干部瞒报其配偶认购基金10万元,由于“不知情”。

“有些人是嫌麻烦,还有些人着实是心虚,担心纪委或者组织部门从自己的经济状况上发现什么端倪。反正报多报少不一定有人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福建省沙县纪委一名工作人员说。

在近日通报的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的消息中,赵少麟被指出“隐瞒个人因私出国(境)情况”。

从各地纪委的反馈来看,没有及时报告个人因私出国(境)情况的干部中,不少是认为自己级别低、工作内容也不涉密,利用节假日出去玩几天,“没必要”申报。

此外,地方纪委工作人员还反映,有些转为非领导职务的干部觉得自己退居二线,手中没有权力,在单位也不具体分管事务,所以利用业余时间到一些企业兼职,并没有与民争利,“不需要”向组织汇报。

“党纪国法对于领导干部兼职问题有一系列明文规范,不报告的大都心知肚明自己的行为于规不合。”江苏省建湖县纪委干部胥加洲坦言,其中有些是兼职取酬,有些是未经组织批准兼职,但无论哪种都是违纪,潜藏腐败隐患。

个人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不断加力

在个人有关事项上弄虚作假,背后一定有“隐情”。

据本报此前刊发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爆料”,江西省原副省长姚木根正是因为个人有关事项申报不实引起了中央巡视组的注意。

2013年5月,中央巡视组进驻江西,除已有巡视手段外,还试点全面抽查核实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时任副省长姚木根申报2套房产,却被核实出12套,其中一套地处北京房价至为“尊贵”的金融街。同时,其妻身为国家工作人员长期炒股,本金数额巨大,与收入明显不符,却未申报。很快,姚木根的问题线索被移交中央纪委。

将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作为巡视手段,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也印证了十八大后此项工作不断加力的趋势。

2013年12月,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并在一个月后印发《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试行)》,要求当年落实。

经各级组织部门抽查核实,2014年,全国共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数十名拟提拔厅局级和县处级考察对象因个人有关事项填报存在问题被取消提拔资格。

今年,抽查核实工作标准进一步提高——随机抽查比例由3%至5%提高到10%,增强了制度的约束力;干部选拔任用“凡提必查”,防止“带病提拔”。

就在交通运输部不久前结束的新一轮部机关干部选任工作中,有1名局级领导职务考察对象和12名处级干部考察对象,因瞒报个人有关事项被取消考察对象资格。

另据媒体梳理,目前在北京、安徽、贵州、海南、青海、新疆等多个省区市的部分地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已由副处级“下沉”至科级。

“查出来就要处理,不搞下不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对不请示报告的干部,党组织要格外注意,可能就是要出问题的前兆”,“查出来就要处理,不搞下不为例”。

“报告是为了接受监督。从‘家产’到‘家事’,个人有关事项随时为组织所掌握,倒逼领导干部遵规守纪、廉洁为官,防止‘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瞒报、迟报或者不如实填报,都是不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行为,是党性观念不强、党纪意识淡薄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对党不忠诚。

去年,湖北省通过抽查核实将6名发现有问题的省管干部移交省纪委调查处理,在领导干部中产生了很大震慑。

及时通报问责查处的典型案例,是让领导干部打消侥幸心理、心存戒惧的有效手段。此外,不少地方纪委工作人员建议,进一步落实个人有关事项申报制度有必要加强部门联动。

“要求申报的个人有关事项涉及房产、婚姻、股票、存款、投资实业等方方面面。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公安、民政、房产、金融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能让信息查询、核实更准确便捷,同时对数据变动比较频繁、异常的,可以及时预警。”浙江省宁海县纪委干部张晨说。

专家指出,在加大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密度、力度的同时,还要强化对工作结果的运用。

“建立干部诚信档案,作为考评、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针对瞒报行为,以及个人资产等‘合法性’存疑的问题,明确政策界限,细化处理规定。”专家认为,应定期检查各地运用抽查核实结果的情况,发现存在未经核查就提拔重用干部,或者核查发现存在明显问题不按规定处理的,严肃追究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