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一些纪检组“捂着闷着”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5-09-1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日刊登加强派驻机构建设系列文章之《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文章指出,派驻机构工作实质上是派出纪委工作的延伸,派出机关与派驻机构是“紧密型领导关系”,不是“松散型指导关系”。过去把这种关系混淆了,纪检组站在驻在部门立场上,甚至以落实驻在部门意图为主,对发生的问题捂着、闷着,不向派出纪委报告,成了“驻的制约和派的无力”。(9月14日中新网)
对于纪检派驻组的使命和作用,顾名思义,既为中纪委的派出机构,必然是代表中纪委履行执纪监督问责职能的,无疑当具备不容置疑的权威性。派驻二字,说明派出机关与派驻机构是紧密领导关系,不是松散指导关系,一方面派出纪检机构是上级纪检工作的延伸,没有脱离与挑出纪委的直属关系,另一方面对所驻部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
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派驻纪检组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能,忘了与派出纪委的关系,完全与派驻部门混同起来,甚至站在驻在部门立志上,以落实驻在部门意图为主,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本来职能混淆不清、不加区分、本末倒置,失去派驻纪检组应有的权威和独立性,沦为了为派驻部门“办事”、“当差”的“杂役”,甚至与派驻部门利益扯不清、对发生的问题捂着、闷着,不向派出纪委报告,造成“驻的制约和派的无力”,无疑值得深刻反省和警惕。
由兹,不禁让人纳闷,一些纪检组“捂着闷着”为哪般?为何会出现角色混乱、职责混淆?一是一些派出机构自身不能坚定立场、坚守角色,把自身职责弃之一边,甘受驻在部门领导。二是与派出纪委业务联系不强,发现问题不向派出纪委报告,游离与派出纪委与驻在部门之间,执纪监督问责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三是与驻在部门存在利益关系,甚至形成利益同盟,一些派出纪检人员在利益诱惑之下,充当起了驻在部门腐败行为的“保护伞”,形成“灯下黑”,成为监督执纪问责的死地。一些纪检组“藏着捂着闷着”绝非小问题,亟需引起警惕,找出问题背后的根源,彻底解决。
要充分发挥纪检派出机构作为纪委派出机构的权威和驻在单位就近监督执纪问责的优势,需要多管齐下。一是要强化派出机构平台和机制建设,增强派出纪检人员职责意识、角色意识、独立履职能力。要定期对派出纪检人员召回进行纪律教育、履职技能培养、增强党性和责任意识。二是要强化纪委与派出机构的业务联系,形成定期和即时的问题反馈和报告机制,纪委要随机的监督,督促派出机构严格履职。三是要健全对纪检派出机构和人员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纳入驻在部门、群众和媒体监督评议,严防派驻纪检机构“灯下黑”。四是要进一步推动纪检派驻全覆盖,合理调配纪检派驻力量,在不增加人员、机构编制的前提下,以有限的纪检力量实现监督执纪问责“零容忍、无禁区、无上限”的“新常态”。




 作者:伍文胥
联系电话: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