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情”岂能成为贪腐借口 (似的而是)

发布时间:2015-09-1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2015年8月14日,安徽省蚌埠市原副市长刘亚(副厅级)因犯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该省六安市中级法院一审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70万元,追缴其非法所得。判决书显示,刘亚从担任乡镇副镇长开始,他收受贿赂就从未间断过。(9月10日,新浪网)
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动是一种正常现象,真心实意的人情往来也无可厚非,但倘若个别官员借机敛财,以人情之名行贪腐之实,则有违党纪国法。
明明是管不住自己贪婪的手,别拿人情世故说事!对于刘亚在淮北的受贿行为,他表示:面对乡里乡亲,老面子不想丢,老感情不愿放,谁的忙都想帮,谁的事都想办,把农村的乡土情,带到了工作中,宁愿失原则也不愿失感情掉面子。 “盛情难却”不过是对腐败堕落的辩解和自我安慰,无非是欲掩盖受贿的本质,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
“勿以恶小而为之”。但是很多官员总是不拘小节,以为只是小恩小惠,顺手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一包烟、一个红包,殊不知,但凡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N次。腐败的口子越开越大,就越来越把持不住,进而一步步丧失原则底线,一步步坠入违法乱纪的深渊,最终沦陷在人情世故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迫不得已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归根结底,内因才是第一位,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人情不是贪腐的“遮羞布”,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贪腐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官员自身拒腐防变的思想意识不强。

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强化“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思想理念,同时,厘清情与法的边界,切实做到不为人情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友情所累、不为私情所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似的而是)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