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诗人”的狼 斩断“雅贿”的“隐形翅膀”
发布时间:2015-08-2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河南省纪委日前披露周口政法委原书记朱家臣贪污受贿案详情。据披露,发短信索贿是朱家臣惯用伎俩。逢年过节,他都通过短信给一些基层干部“赋诗”一首,目的是“提醒”一下。如果对方没反应,就再发一首诗,直到人家主动来“看”他。(新华网 8月24日)
权力的作用不言而喻,特别是在某些官员手上,其“威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手握权力不仅让自己“高高在上”,让别人谄媚奉承、讨好自己,权力还能成为生财工具,为自己谋取利益。表面上看,“赋诗一首”是涵养高、有文化的表现,而背地里却是把权力的“刀子”架在别人的脖子上,向他人索取贿赂。这种披着文化外衣的携权勒索行为,不仅玷污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更辱没了公权的神圣和尊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情趣爱好,但情趣爱好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也可能由“雅好”变成“雅贿”。自古以来,官场行贿就有“雅贿”之说。在有的人看来,给那些喜好附庸风雅的官员送真金白银,不如送古玩字画,显得既隐蔽安全而又充满温情。近年来,在受查处的官员中,不乏有这样那样“雅趣”的人,玉石、名瓷、字画等频繁地出现在他们受贿的清单里。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就是其中的一位,据了解,其受贿总额近八成为玉石。
在部分官员看来,类似“雅贿”、“赋诗索贿”等手段,把腐败行为变得“温文尔雅”,“友好”地让对方领会其中的“诗意”,既能“恰到好处”地委婉“提醒”他人,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坏”;同时,此类腐败行为又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欺骗性,不易引起纪检部门察觉,也难以被人抓着把柄、证据。殊不知,任何华丽伪装都无法掩盖腐败的本质,“赋诗索贿”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只会一步一步把自己送上了贪污腐败的犯罪深渊。
另一方,行贿者不仅甘心被“敲诈”,相反还投怀送抱、应其所好,也说明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大、利润高。只要官员存在“需求”,某些人拉关系、搞门路就有了“市场”。通过买卖结盟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要项目、拿审批、提拔升迁……,就能走上“绿色通道”。可以说,在一场场“你情我愿”的权力敲诈背后,深藏着的是种种见不得光的利益输送和腐败现象。
对于“有才”官员来说,缺乏“官德”的危害更大。干部的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首先应该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中,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式的贪腐行为,不仅不会给自己脸上贴金,相反只会成为笑柄,最终等待自己将是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官员受贿,俗也好、雅也罢,都是依托权力获得非法利益,都是对公私财物的非法占有,都是对国家机关形象、声誉的损害和抹黑。这一点,公众心明眼亮,相关法律规定也该更给力。
斩断“雅贿”的“隐形翅膀”,必须高扬法治利剑。一是要加强权力监管,尤其要分解和约束主要官员的权力使用,为遏制“雅贿”釜底抽薪;二是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将收藏物品纳入组织和民众的监督视野;三是参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不正当收入的界定,尽可能穷尽对受贿罪的物品列举,防止“雅贿”逍遥法外。
作 者: 老马
联系电话:
13778098963
邮 箱:
2010926518@qq.com
地 址: 四川省三台县梓州干道16号
邮 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