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前廉政谈话不仅是一剂“预防针”
发布时间:2015-08-24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年来,云南省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为抓手,强调党委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敢抓敢管、抓早抓小。(8月20日人民网)
近年来,云南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干部选任中存在的不良甚至腐败行为,出台系列举措,开出系列“药方”,特别是针对拟提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热议。
其实,任前谈话作为干部选任中的固有环节早已存在,只是随着十八大以来的党对从严治吏的要求越加明确,要求严密干部选任环节、程序,把牢各个关口,严防“带病提拔”,也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遵循。但是对于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也存在着两种声音,或支持、理解,或质疑、吐槽。
支持者认为,任前廉政谈话是预防干部思想腐化的“良药”。众所周知,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仍处于异常焦灼的状态,万不可掉以轻心,任何马虎大意都可能导致功败垂成,必须坚持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零容忍、无上限的原则,特别是在干部选任环节,必须把牢“总开关”。而任前廉政谈话,无疑是加强政治审查的必要举措,通过谈话,让组织充分掌握拟任职领导干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动态,及时发现拟任职对象问题苗头,抓早抓小,密织干部选任筛查之网,坚决将“带病干部”淘汰出去。
但质疑者也不无道理。毕竟任前廉政谈话并非强制性、精准性的问题筛查手段,经过严密严肃的廉政谈话,也未必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苗头,甚至不能掌握拟任职对象真实的政治思想及动态。这意味着,即使被约谈对象隐瞒事实、掩盖真相,且表演的逼真,则很容易瞒天过海、浑水摸鱼,甚至一路“闯关”、毫无阻挡的步步高升。总的来说,任前廉政谈话,形式大于实际意义,更多的是针对拟任职者的思想警示,便于人事组织部门及时全面准确掌握领导干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动态,以便于强化监管。
然而,任前廉政谈话不仅是一剂“预防针”。固然,任前廉政谈话绝非巡视机制那般发现问题的敏锐和精准,因为任前廉政谈话这一机制的设立的初衷并非旨在查办案件或专致于发现违纪违法案件线索,而是旨在通过约谈既让组织人事部门掌握领导干部政治思想情况,又让拟任职干部产生了自我警示,树立“三严三实”意识。但任前廉政谈话同样也能起到政治纪律审查、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坚决将“带病干部”阻挡在外的筛查作用。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