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走私与腐败】

发布时间:2015-08-22      来源: 静雅思听    点击:

来源:静雅思听(ID:JustingV)

"权力滋生腐败",这句话只说了故事的一半,另一半是"腐败维护权力"。因为有利可图,所以取消权力无异虎口夺食,既得利益者一定会奋力反对。要是关税都取消了,海关的油水不也就小了么?今天打着"保护民族工业"等各类旗号支持政府维持髙关税的利益集团中,有海关官员的影子吧?


作者:兰小欢 播音:晟焕

11:48走私与腐败来自法律读品

人们对走私的看法一般很复杂,主要是价值判断问题。先有限制交易的禁忌,然后才有走私。对走私的态度取决于你对禁忌本身的态度。比如,有禁酒令就一定会有人贩私酒,而你对私酒的态度取决于你是否认为政府有权力禁止人民饮酒。

 

明朝初年海禁严厉,几乎所有从海上来的私人商品都成了"禁"。明朝中后期海禁再度加强,于是倭寇横行,其实其中很多是中国私人海商。时人有云: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本来都是老老实实的买卖人,一旦被禁,就不得不铤而走险。而一旦冒起险来,就容易产生暴力对抗。于是就有了两百年间纵横东南海面的"七海龙王"们:倭寇头目徽商汪直和徐海,据说把荷兰人引进了台湾的李旦,传说在高雄打狗山中埋下巨额财宝的海盗林道乾,"国姓爷"的老爷郑芝龙,等等。对了,还有永远不死忽男忽女的东方不败。

 

今天,毒品违禁,走私毒品是重罪。但和色情行业一样,始终没有观点能说服我到底凭什么要把毒品和色情业非法化,大多数支持者都不过是把道德大棒挥舞得虎虎生风,嗓门大,道理小。

 

避开违禁品不提,正常产品的走私都是为了躲避关税,比如汽车和化妆品的走私。这些走私是好是坏,取决你认为目前的关税水平合不合理。付比国外髙两倍的价格去买一台进口车或者一条破烂牛仔裤,是为国家关税收入做贡献。但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这贡献的。

 

据估算,当年赖昌星总共走私了 60亿美元的正常产品。而他倒台之后,当地很多中小企业也受到冲击而倒闭,因为没有了走私来的低价格原材料。如果你觉得这有点夸张,那是因为你低估了赖昌星的能量。要知道,他可是华复五千年来的走私第一人。60亿美元有多少呢?1991年到1996年,中国的进口额加起来也才2500亿美元左右。

 

非法活动一向很难度量,走私也不例外。常见的度量走私的方法是比较出口国的海关数据和进口国的海关数据。因为出口国卖东西一般都光明正大,走私不过是为了偷偷绕开进口国的海关。所以如果出口国那里说某件东西卖了 100万件,进口国那儿只报收到了 50万件,这差距就可能是走私造成的。

 

这个度量原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两国贸易额一般巨大,测量误差也不会小,所以两国海关衡量的差距也许不过是测量误差罢了。但诡异的是,这"误差"水平竟然随着关税税率的增大而增大!须知,关税越髙,走私越有利可图。如此看来,这"测量误差"可就不仅仅是误差了。举个假想的例子,如果女用香水的关税是50%,男用香水的关税是20%,二者都是瓶装,度量难度差不多,这时如果女用香水的两国海关数据差别远比男用香水来得大,那这差别就一定有鬼!而研究者从1996年到1998年香港和内地之间的进出口数据中发现,关税税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这进出口的测量误差就增大三个百分点。

 

大规模的走私进海关,没有内部官员的配合根本不能成事。这从远华案落马的高官数目可见一斑。要反贪,用重刑的效果有限得很。明朝刑罚够重,可嘉靖年间走私网络照样朝野相通。要根除与走私相关的腐败,还是要靠降低关税水平,让走私无利可图。可这不容易

 

"权力滋生腐败",这句话只说了故事的一半,另一半是"腐败维护权力"。因为有利可图,所以取消权力无异虎口夺食,既得利益者一定会奋力反对。要是关税都取消了,海关的油水不也就小了么?今天打着"保护民族工业"等各类旗号支持政府维持髙关税的利益集团中,有海关官员的影子吧?

 

"非法进口"算走私,另一种是"非法出口":偷偷摸摸出口,但可以光明正大地进口,比如文物走私。

 

文物出口的价值判断,吵起来又是一锅粥。炎黄子孙在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华夏祖先的宝贝,可能总有些心里不适。但不适归不适,现实地说来,如果这些文物没有被非法地或偷或抢或买走,今天的问题恐怕就不是在哪里能看到它们,而是它们是否已经毁灭了。我看不出禁止文物出口的道理在哪里,只看见一堆金光闪闪的大词,晃得眼睛疼。愿意出大价钱购买文物回去好好珍藏传世的外国买家,敌不过髙举民族旗帜却无力维护文物任由其腐坏破落的"守财奴",这也算是宁为瓦碎不为玉全?

 

对于正常商品,要用出口国的海关数据减去进口国的海关数据来看走私。而对文物,这减法要反过来。偷偷摸摸出口,光明正大进口,所以走私存在于进口国的数据减去出口国的数据中。例如,若出口国的数据中只出口了100件文物,而进口国的进口数据说收到了200件,那这100件的差距就可能是走私造成的。当然,有国际间的合作及各种协定,某些国家也不进口非法文物,但美国不是其中之一(只禁一小部分,大部分敞开大门欢迎〉。

 

用美国的进口文物数据减去出口国的出口文物数据,这差距仍然可能只是"测量误差":但这里可没法参考利用关税税率了,因为美国对文物进口的关税是0。那么,怎么知道这差距不只是"误差" 呢?答案是:一个国家越腐败,这个国家和美国的文物进口出口数据差异就越髙!这个关系就不仅仅是"测量误差"那么简单了。既然出口文物非法,那么这么多文物是怎么溜出国境的?海关没人,不太方便吧?

 

1996年到2006年,中美两国文物进出口的平均衡量差距是7%,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其他盛产文物又比较腐败的国家,比如埃及和叙利亚,和美国的文物进出口衡量差异都在10%左右。

 

让大规模走私成为可能的技术变革是集装箱。香港港口每年流动的货物价值在7000亿美元以上。2006年一年过港的集装箱数目超过2400万只,平均每小时2700只。想从审查技术上杜绝走私,几乎没有可能,因为根本查不过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