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绝不是执纪问责的“禁区”
发布时间:2015-08-19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今年以来,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把握纪律审查的政治性,全面严格执纪的同时,突出四个重点,旗帜鲜明地向罔顾纪律规定的行为宣战。 截至今年6月,共查办地厅级干部(含省管企业负责人)案件13件、县处级干部案件125件、乡科级干部案件1031件,同比分别上升8.33%、71.23%、93.8%,其中涉及“一把手”154人。(8月19日人民网)
最近,贵州通报了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情况,一些数据引发了公众强烈反响和热议。数据显示,查办的厅级干部案件、县处级干部案件、乡科级干部案件数量等皆呈同比上升趋势,其中查办数量最多的同时也是同比增幅最大的是乡科级干部案件。这也说明,乡科级干部仍是属于腐败重灾区之一。当然,这些数据中最引发公众关注的莫过于通报涉及的“一把手”竟然达到154人。
如果只是简单看这个数字,显然是苍白无力的,但了联想到,这个数字背后掩藏的种种违纪违法行为,或肆意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或大行“四风”。一个“一把手”的“绝对权力”所滋生的腐败已然让人不寒而栗,不堪设想,154位“一把手”其背后的腐败势力究竟有多大?其腐败链条究竟有多长?其对当地的政治生态的破坏究竟有多深?
“一把手”,顾名思义,是各级地方或单位党委书记,往往是地方或单位重大决策的最终“拍板人”,尤其是在一些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不太健全或落实不到位的地方,“一把手”的权威往往无可撼动,俨然有失控之嫌。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权力集中于德才兼备的“一把手”,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利于推行重大决策部署,较快的为地方或单位的工作打开一个积极的局面。但从消极方面来说,权力集中于慵懒散浮拖、甚至没有党的观念、权力观扭曲的“一把手”,则是为祸一方,极易滋生系统式的腐败。“一把手”,对于群众来说,那是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意味着对当地全面工作的全面责任。但一些“一把手”自以为坐上的是“土皇帝”的宝座,有了“刑不上大夫”的权力,执纪问责的部门或人员也会忌惮三分,便恣意妄为、肆无忌惮,全然把党纪国法忘于九霄云外。
“一把手”绝不是执纪问责的“禁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执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官场各个旮旯,势若摧枯拉朽,在持续高压态势下,形成了零容忍、无禁区、无上限的反腐执纪新常态。任何人,即使是“一把手”,也不再拥有“护身符”、“挡箭牌”,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只会被“罪加一等”,绝不会任其“逍遥法纪之外”。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