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领导干部“打干亲”是一种潜规则

发布时间:2015-08-1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不久前,四川省青神县4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公开承诺,不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与任何人通过“打干亲家”“认干爹干妈”“认干兄弟”“认干儿女”等方式“打干亲”,并有50余名党员干部现场解除“干亲”关系。“打干亲”一度成为网络搜索热词。(新华网 8.18)
“打干亲”,是从四川“袍哥”文化衍生而来的,在四川人的心目中,好像“打干亲”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人情现象,很多人都有着干爹、干妈等干亲戚。一些人认为,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着人情交往,“打干亲”是一件私事,党和国家不该管得这么细。但随着演艺圈里“干爹”事件的曝光,“干爹”一词被蒙上了一层情色交易的潜规则色彩。而混迹于官场内的“打干亲”也成为一种官场利益交换的潜规则,近年来一度衍变为部分党员干部之间“搞依附”“拉关系”的缘由。据介绍,在青神,“打干亲”的党员干部比较普遍,有的人甚至打了几个干亲。
其实, “打干亲”一词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早在2014年,四川省泸州市纪委就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干部认真自查“打干亲”问题,有干亲关系的必须立即解除,领导干部要签“不打干亲”承诺书。而中央巡视组在向四川反馈巡视情况时也曾使用。2014年10月,中央第九巡视组向四川省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国有企业转制、矿产水电土地资源出让、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教育、卫生、政法、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腐败案件高发频发,“靠山吃山”现象突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利用节日和红白喜事收受红包。
那为何领导干部“打干亲”这种不正常的交往还存在于政治生态中呢?2014年中央巡视组就明确表示,要求各部门严查“打干亲”现象,在青神还有50余名官员不久前才现场接触“干亲”关系?试想一下,小小的青神稍微拐几个弯,找几个人就变成了亲戚关系了。这样权利如何公正?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些“打干亲”的人,多是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官员与商人的结合,他们利用‘打干亲’进行着利益交换,是公私利益冲突的表现,特别是‘裙带关系’的一种表现。,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就是有个当官的亲戚好办事,于是一些商人便削尖了脑袋想往官员的“亲戚”行列里钻,而那些心思不在正道上的官员,为了谋取私利,认“干亲”就如穿了一件贪污受贿的隐形外衣。例如,工程老板奉某为了承揽工程项目,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屈湘林认作“舅舅”,而这位“舅舅”也是在工程上极力照顾他的“侄子”。更有甚者,“干爹”与“干女儿”长期保持着权色交易关系,例如,安徽宣州原市委书记赵增军、首都钢铁公司北钢公司原党委书记管志诚、成都市交通局原局长石全志等,都与“干女儿”长期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打干亲”还真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私事。青神县领导干部公开承诺不“打干亲”也不是小题大做了,而是必须为之。“打干亲”这种不正常的潜规则存在于官场,本就是对党纪国法的蔑视,纪检监察部门还得出台更多完善的机制来监督制约这种潜规则现象,这也是对官员一定程度上的关爱和保护。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