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打干亲"成腐败新温床 专家:加强制度建设防止利益输送

发布时间:2015-08-18      来源: 正义网    点击:

  

  “打干亲”成腐败新温床张浩/漫画

  不久前,四川省青神县4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公开承诺,不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与任何人通过“打干亲家”“认干爹干妈”“认干兄弟”“认干儿女”等方式“打干亲”,并有50余名党员干部现场解除“干亲”关系。“打干亲”一度成为网络搜索热词。

  官员“打干亲”有哪些危害?“打干亲”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关系?官商关系如何防微杜渐?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反腐专家。

  官场流行“打干亲”

  “打干亲”,是从四川“袍哥”文化衍生而来的,但近年来却一度衍变为部分党员干部之间“搞依附”“拉关系”的缘由。据当地纪委介绍,在青神,“打干亲”的党员干部比较普遍,有的人甚至打了几个干亲。青神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泽利与一位开发商老板“打干亲”,先后收受财物180.66万元,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为此,青神县出台“六不准”规定,禁止党员领导干部“打干亲”,以此来预防腐败,纯洁党内关系。

  其实,这并不是“打干亲”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早在2014年,四川省泸州市纪委就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干部认真自查“打干亲”问题,有干亲关系的必须立即解除,领导干部要签“不打干亲”承诺书。

  记者发现,“打干亲”一词,中央巡视组在向四川反馈巡视情况时也曾使用。2014年10月,中央第九巡视组向四川省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国有企业转制、矿产水电土地资源出让、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教育、卫生、政法、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腐败案件高发频发,“靠山吃山”现象突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利用节日和红白喜事收受红包。

  “打干亲”现象在一些地方干部队伍中有着广泛的市场。“干爹”“干女儿”“干儿子”“干妹妹”等在江苏、河北、湖南、安徽、贵州多地官场频繁出现,为害不浅。

  《解放日报》曾这样报道“认干亲”的危害性:“认干亲”,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如今被一些贪官利用,看中的恰恰就是一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既然认了“干亲”,那么替其搭个桥、帮个忙不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而行贿、受贿不也成了“亲情”之间的“礼尚往来”?可以想见,“打干亲”已俨然成为产生腐败的新温床。

  易形成庇护式腐败

  对于“打干亲”现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认为,它原属民间传统习俗,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有的是出于封建迷信考虑,觉得认干亲可以让小孩免于灾病,给他们带来好运气。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孩子身体好不好、会不会得病、未来有没有好运气,跟干亲完全没有关系。”

  任建明指出,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文明进步,“打干亲”现象应是越来越少。若某一地方存在许多认干亲现象,其背后往往另有原因和意图。

  “对于官员群体,要有更高的要求。官员不应该通过结干亲建立特殊社会关系。”任建明说,若是官员与官员间或官员与商人间结成此种关系,可推断其背后存有一些不合理、不正当的诉求,双方期望以干亲关系,进一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高压反腐之下,能够建立“攻守同盟”。

  “我曾写过几篇文章谈庇护制,它是一种恩主——侍从关系。当这种关系被运用于政治生活中时,与腐败就有了天然的联姻,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庇护式腐败。”在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湘波看来,官员之间的“干亲”关系,是庇护制的一种反映。

  “在庇护式腐败关系网络中,位高权重的庇护者,往往直接或间接利用公权力、公共资源,来构建庇护网络,为亲信等被庇护者散播利益和好处;而被庇护者则提供自己的忠诚或输送金钱、美色利益。”田湘波表示,在这个庇护的网络中,庇护者与被庇护者往往抱成一团,利益均沾,形成腐败的封闭圈子。腐败圈子里面的人则构成互惠关系、相互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导致群案、窝案、串案的发生。

  任建明还指出,“打干亲”属于中央三令五申禁止的搞山头主义、圈子文化、利益集团的一种表现。“这些党纪所禁止的、不健康的小圈子,从本质上破坏了政治生态,使政治生态庸俗化。”他举例说,比如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的“圈子”,便属于一个典型。季建业利用手中权力,长期为身边的商人创造“机会”。这些商人获益后,又以为季家办事或送现金、房产等方式“反哺”。

  “一禁了之”难以治本

  青神县禁止“打干亲”的举措,在网上引发热议。有支持者认为,此举可以杜绝“圈子”主义、山头主义。而反对者则质疑,这是形式主义。

  “总体来说,我肯定他们的做法。”任建明说,官员作为社会管理者,应该明确禁止此种行为。已经建立“干亲”关系的,要对其进行监管,以恰当的方式促使其解除关系。但他同时认为,从反腐角度看,禁止“打干亲”还不是治本之策。“治本之策是,要对官员手中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任建明建议,青神县除采取公开宣誓、宣传等形式,还需深入调查那些因腐败被查处的官员,看他们中有没有干亲,或干亲在腐败中起着什么作用,然后将这些真实案例拿来做警示,以此推动禁止“打干亲”工作。

  “我们的真正的目是,要优化政治生态,推进反腐倡廉,实现政治清明,任何措施、政策都只是手段,不应把手段当成工作目的。”任建明指出,既然“认干亲”在青神县具有一定普遍性,以此类推到全国其他地方,是否也隐藏着同样的社会弊病?

  与任建明一样,田湘波也对青神县公开宣誓不“打干亲”的做法表示赞同。“但是,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还必须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利用‘打干亲’进行的利益交换,是公私利益冲突的表现,特别是‘裙带关系’的一种表现。”田湘波强调,中国是个特别注重人情的社会,尤其要防止“裙带关系”。

  近些年,随着一些案例曝光,“干爹”一词被人们视为带有情色消费的贬义词。一些官员假借“干女儿”之名包养情妇,试图掩盖背后的权色交易。记者注意到,青神县出台的“六不准”政策中,明确提到禁止以“干儿女”等方式“打干亲”。

  对此,田湘波表示,“打干亲”中的认“干爹干妈”方式易导致利益输送,“干爹干妈”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公权力为“干儿女”输送利益和好处。现实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干爹”与“干女儿”的权色交易关系。

  比如,安徽宣州原市委书记赵增军、首都钢铁公司北钢公司原党委书记管志诚、成都市交通局原局长石全志等,都与“干女儿”长期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因严重违纪落马前,被指包养情妇,有多位“干女儿”,且在当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石全志则挪用公款100万元帮助“干女儿”经营按摩公司。

  随着权色交易的大量曝光,许多人士呼吁将性贿赂纳入到腐败打击的法治体系里。任建明告诉记者,贿赂的媒介非常广泛,但我国法律将贿赂媒介限定为财物,这有很大局限性。“只要是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符合人性的贪婪欲望,都可能成为贿赂媒介。”他建议,在完善立法方面,可参照其他国家的普遍做法,将贿赂的媒介修改为“利益”或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不正当好处”。

  杜绝公权力私人化

  在官商圈子里,“打干亲”之所以能流行,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个当官的亲戚好办事。一些商人便削尖了脑袋想往官员的“亲戚”行列里钻。

  例如,工程老板奉某为了承揽工程项目,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屈湘林认作“舅舅”,对屈湘林的服务可谓“无微不至”,逢年过节、庆祝生日,奉某都会向屈湘林送上红包,聊表心意……而讲感情的“舅舅”也对“外甥”关照有加。自2008年屈湘林分管县教育局计财、基建工作以来,奉某共承包教育系统工程项目50个,总金额达377万元,大部分未经过招投标程序。再如,重庆市北碚区原副区长赵文锐给儿子找了一个房地产老板做“干爹”,等等。他们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对于官商勾结问题,任建明说:“官员手中的公权力被私人化,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致命的问题。过去商人圈子里有这样一句话,‘不找市场找市长’。因为政府掌握大量资源,往往找到市长、找到公权力就是捷径。不仅政府采购的项目由官员决定,其他事情如削弱竞争对手实力,增强自我竞争优势方面,公权力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虽然有政府采购法、建筑工程招投标法,但工程项目招标或土地招拍挂,最后往往都是由官员决定,区别只是其决定权有大有小。所以,导致照章办事走不通,找到实权更大的官员,却是绿色通道。”任建明说,正因为现实的制度和权力的架构存在缺陷,使得权力太好使了,不法商人才都要跟官员建立关系,或“打干亲”。

  谈到权力构架,任建明进一步解释,权力结构设计一般为金字塔式。科学合理的架构中,顶层不是一个“尖顶”,而是一个存在制约的结构。“而现在的权力模式,还不完全是这样子,所以,会出现越往上越难监督的问题。另外,权力拥有的自由裁量幅度大,造成不仅顶层存在监督难、监督弱,层层都有此问题;不只‘一把手’难监督,在权力体系中,每个官员都会有监督不到的地方。”

  对于解决办法,任建明认为,首先要将权力的结构性改革作为核心措施;其次,在结构优化过程中,保证监督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再次,将个人和制度之间分权,更多地把权力的自由裁量幅度交给制度决定。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