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根治“塌方式腐败”还需对症下药

发布时间:2015-07-23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在山西省纪委相关宣教材料中,省交通厅贪腐窝案被定性为“极具典型意义的一个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全案共涉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70余人,涉及各类企业人员60余人,立案调查13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7月3日  人民网)
据报道,山西省交通系统下至一些建管处、事业单位负责人,上至副厅长、厅长,形成了一个相互交织、利益输送的链条。这些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权力关系交织成为少数职位级别高的领导干部为核心,部分干部为节点,若干个相互独立有紧密联系的腐败利益共同体,相互提携,相互关照,共同谋取私利。其中出现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现象更值得警醒,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制度上的缺陷,也有干部信仰的缺失,更有监督上的漏洞。
山西省交通厅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塌方式腐败,与山西本地的官场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因为山西官场的整体性腐败,导致很多政务系统也出现了整体性腐败。尤其是交通厅这样掌握着庞大社会资源的部门,更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另一方面,山西省交通厅的塌方式腐败,与该部门内部制度的混乱、环境的恶劣以及政企不分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政企不分,更是引发塌方式腐败的最主要因素。从本质上来说,权力过于集中,得不到制约和监督,是滋生“塌方式腐败”的根本原因。
 
腐败就像一颗毒瘤,对国对民都是百害无一利。尤其是塌方式腐败,由于其牵涉的范围广,影响力大,不仅严重破坏一方政治生态,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还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有言是,治病要想断根,不仅要对症下药,还要持久吃药。要断“塌方式腐败”的根,不妨来几副药:
一则,建立分权管理制度。权力不能过于集中。山西交通厅之所以出现“塌方式腐败”,就是因为“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
二则,当加强管理监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些腐败现象出现往往都是疏于监管所致,才让其为所欲为、有机可乘。唯有加强监督,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监督管理体制。
三则,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从查处的腐败分子看,有的是“带病提拔”,有的是“边腐边升”,都属于用人失察,把关不严所致。因此,在干部选用尚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四则,要加强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对于腐败现象,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无论牵涉的人数有多少,无论贪腐大小,都必须依法依规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五则,要切实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树立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从而铲除塌方式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文/雨子墨)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