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反腐,拍“苍蝇”更要止“恶习”
7月6日,中纪委网站刊发了教育部近日查处的3项涉及同济大学教师及家属公款出国旅游问题、外出开会违规旅游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法制晚报)
高校涉腐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自主招生权的扩大,腐败案件也时时爆出。招生腐败、基建腐败、科研腐败,犹如几大阴霾,笼罩在象牙塔周围,驱之不散。2014年,中纪委网站公布的涉腐高校案件就达50起。权利越大,寻租的“变现量”就越大,相比于金额巨大的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处处长蔡荣生受贿案、原浙大副院长陈英旭虚领、冒领科研经费案,同济大学涉案教师、工作人员公款旅游、冒领津贴的“苍蝇”虽小,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家的钱能昧则,不拿白不拿”、“有空子就钻、有油水就揩”的恶习。
象牙塔失守,不仅仅是权力失范的结果,更有“白不拿”的恶习作祟。即知公款在旅游,同济大学的涉案教师为何任旧“心安理得”?是习惯,还是麻木?为人师表的面子里子丢了一地,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自不用说。
为师者,授业解惑更需“传道”。为人之道、处事之道当于学术研究之理并重,只有品德与学术并重的人,才能真正称之为“师”,才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和荣耀。治世修文,化育人心,老师的一言一行是高校风气的“风向标”,反腐劲风吹进校园,往日的的“恶习”,教师们更要带头止住。(文/盈盈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