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岂能让权力沦为贪官敛财工具?

发布时间:2015-06-29      来源: 感谢伍文投稿    点击:

 岂能让权力沦为贪官敛财工具?
今天,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处原副处长吴锋涉嫌受贿一案,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吴锋有期徒刑十年。(法制日报,6月27日
吴锋利用在国土资源部门长期任职的便利,边腐边升,从海口市国土资源局科员升到土地利用处副处长,在12年任职期间,收受钱财物品合计人民币达51.61万,这个数,相较于十八大以来那些曝光的动辄贪腐几千万、上亿的“官鼠”,实在是小巫。不过,令人吃惊的不是吴锋的贪婪胃口有多大,而是其长期不知收敛、没有底线的疯狂敛财行为,见钱眼开,见钱办事,即是违规违法也办成,不给钱则不办事或故意拖延,如此对金钱赤裸裸的追逐,如何与难与一位履行国家公职的人员联系在一起。但实现不是这么惨不忍睹,吴锋就是这样的伪君子,甚至不屑于做伪君子,公然利用职权收贿受贿,肆无忌惮,其猖狂俨然是对党纪国法和公众良知、容忍的无底线的挑衅和羞辱。
近年来,土地与矿产资源价值增值,让国土资源部门监管审批权力“含金量”也随之增加,由此引发的腐败呈直线上升。从十八大以来曝光的诸多腐败案例中不难发现,因土地腐败而落马的高官不胜枚举,进一步反映出土地开发、征用、监管等方面存在极大的法规制度上的漏洞。其次,一些地方,长期以来,以土地财政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甚至唯一支撑,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积重难返,形成对土地经济严重的依赖。由此,一些地方一方面难以寻找其它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为了让经济持续下去,支撑地方不断增加的财政开支,又不得不继续加大的土地开发、征用、建设的投入、扶持,甚至拆了又建、建了又拆,不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滋生严重的腐败问题。
在正常的健全的权力构架下,以吴锋只是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处副处长之职,缘何能只手摭天、任性索贿、权钱交易?在吴锋在腐败道路上一路狂奔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其上级领导、上级部门的监管、制止,看不到当地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制止、问责,直到其作张狂的敛财行为成为坊间传闻,纪检不能再作聋作哑听之任之。可以说,吴锋被贪钱欲望扭曲了精神灵魂和作为一名国家干部的基本品性、道德,不唯其个人对党章党纪的背叛,对党的观念的淡漠,党性的丧失,政治信念的遗忘,还有对权力监管机制制度的缺失造成。
岂能让权力沦为贪官敛财工具?权力本是神圣、威严的公器,代表的是宪法、法律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义务,岂能沦为个别官员谋利的私器?固然,腐败者极其可恶,受到从严制裁也是咎由自取,但我们也需更多从权力运行的制度本身反思,毕竟营造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不仅需要从政者个人自律,更需能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硬性环境。
 


 作者: 伍文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834875231@qq.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