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为何要重点查处“仍不收敛干部”?

发布时间:2015-06-16      来源: 感谢伍文投稿    点击:

为何要重点查处“仍不收敛干部”?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日就“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刊文。文章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中国新闻网,6月15日
十八大以来,中央采取了系列雷霆手段,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查处腐败,在持续的“打虎拍蝇”行动中,诸多盘据顽固、根深蒂固的腐败势力被连根拔除,从“村官巨腐”、“蝇腐”到厅局级、省部级乃至国家级的违纪高官无一例外落马,受到党纪国法制裁和人民群众的痛斥、唾弃。
随着反腐的持续深入,纪检监察针对腐败的侦查办案手段越来越高明,机制越来越健全、灵活、严密、完善,惩治力度也越来越狠,形成了对腐败份子的有效杀伤,对顽劣违纪违法官员形成了强大震慑,对各级党员干部形成了持久的心灵冲击与震慑,进一步彰显了法纪的威严和中央治腐决心。但我们也能看到,十八大以来,随着各项反腐举措实施,仍有不少地方不少干部出现不收敛、不收手,依然我行我素顶风违纪违法。其实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部分典型案件,落马官员几乎都有不收敛、不收手的行为,明知顶风违纪的风险,明知法纪“带电高压线”悬在头上,明知纪检的执纪决心不容置疑,明知媒体与群众的监督已然是无形无际的“天网”,却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在权钱色等欲望的诱惑下肆意放纵。
一些党员干部在从严执纪的高压态势下,为何敢于一二再、再而三的顶风违纪、我行我素,无视党纪威严和执纪者的决心?一则,一些干部心存侥幸,总以为轮不到自己,自信高段高明、花样繁多、高人一等,或政治“靠山”非常硬,以致藐视执纪者的“较真”。二则人不收敛、不收手的干部,极善伪装,隐蔽性较强,极难曝露蛛丝马迹,不容易被纪检抓住“证据”或线索,因为这类干部是极少数,广泛散布在各级党员干部中,对纪检执纪者如何侦察、辨别、揪出这些“极少数”形成了一定挑战。三则,仍不收敛、不收手,总的来说,是政治生态不佳、制度环境不严、违纪成本太低所致。
在十八大后,一些干部仍不收敛、不收手,是不识时务,执着往从严执纪的枪口上撞,必然会撞得头破血流,惨淡收场。但即使如此,也不可忽视“不收敛干部”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恶劣影响。中央一再强调,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各类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从中纪委网站和各地纪委的通报来看,查处的官员违纪违法案件并未呈减少趋势,仅管这说明了纪检查办的高效率,但也说明了腐败存量仍是不可小视的。
不收敛是当前腐败现象中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反映强烈,必须重点查处“不收敛干部”,这是“拔病树”、治“病树”、护“好树”的有力举措。不收敛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带坏一窝,污染一片,是在与纪检监察唱反调,是在蹂躏公众容忍度,是在挑战执纪问责者的耐心,重点查处“不收敛干部”是去“毒瘤”、挖腐肉、刮骨疗伤,剔出“害群之马”,震慑各级干部,有利党的肌体康复,拔掉“病树”方有“前头万木春”。
 













 作者: 伍文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