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用阳光照亮“内鬼车牌”藏身黑箱

发布时间:2015-06-15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张兴军 罗鑫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张兴军、罗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审理一起涉“内鬼车牌”流出案:在前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有关公职人员通过内外勾结、伪造票据等手法,骗取非营业性客车额度近5000张,价值高达2亿余元。如此“微权巨腐”现象令人咋舌,也再次发出警示,权力只有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滋生腐败的寻租黑箱才会消弭于无形。
 
作为化解交通拥堵的一种手段,车牌拍卖尽管存有争议,但制度一经出台,执行层面的公平公正便是底线。上海私车牌照拍卖以来,价格一路看涨,中标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内鬼车牌”案件所暴露出的寻租行为,直接洞穿了制度公平的底线,既挑战了限牌制度的权威,也难以避免地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从案件审理时披露的细节来看,“内鬼车牌”现象的出现,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国税、交通、车管所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库系统不联网、不共享。各管一段的情况下,势必形成信息不对称局面,由此给了黄牛和内部工作人员可乘之机;更要命的是,缺乏监管形成了局部的制度黑箱,给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尽管涉案的只是普通科员,涂改拼接票据、私刻偷盖印章的手法也并不高明,但一旦失去了制约,微小权力也能一路“裸奔”导致重大腐败。
 
一边是漏洞百出、形同虚设的制度围墙,一边是贵比黄金、火爆紧俏的车牌市场,“低风险、高收益”诱惑之下,权力的出轨几率增大。于是,“内鬼车牌”暗流汹涌,甚至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能够随着政策调整而不断变换作案手法,肆意疯长成少数人的“摇钱树”,便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上述案件折射出来的“微权巨腐”现象再次说明,只有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监管,消除可能存在的各种权力黑箱,才能杜绝寻租行为发生。具体到实行“限牌”政策的城市,可通过相关部门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关键职位上的人员轮岗,乃至及时全面的信息公开等手段堵塞漏洞,最终形成内外监督的制度链条,从而避免类似“内鬼车牌”现象重演。
 
来源:新华社
         
 
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 张兴军 罗鑫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