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作风建设新常态下岂容”公车私用”的任性

发布时间:2015-06-13      来源: 感谢雨子墨投稿    点击:

有市民举报称,榆林市司法局制式警车频繁出入城区肤施路一小区,晚上也停在小区,存在“公车私用”的嫌疑。记者经过多天调查走访后发现,确有两辆制式警车经常出入该小区。对此,榆林市司法局称,“那是用公车接送领导干部上下班,不存在任何问题”。(6月8日  中国新闻网)
在中纪委公布的违反八项规定的通报中,除了公款吃喝外,公车私用问题多次排居榜首。众所周知,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接受吃请,严禁公车私用。在走群众路线教育和反“四风”的高压态势下,公车私用违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公车私用现象有所收敛。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公车赴宴,公车旅游,用公车上下班,用公车接送子女等现象依旧是屡禁不绝。总会有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损公肥私,誓将腐败的轮子进行到底。这不又来一出。榆林司法局明目张胆地用印有统一标识的公车接送领导上下班,并毫不“亏心”的称“不存在任何问题”。事后,经过相关部门调查,确属公车私用。
公车私用看似是一件小事,但由于公车私用,既是一种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利的行为,更是一种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极易滋生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同时,公车私用不仅浪费大量的国家资源,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损坏了党政机关和干部的自身形象,给国家造成损失,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正是这种行为的存在,拉大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车私用是一种具有特权性质的“软腐败”也不为过。
公车私用其实也是官场的一种“文化”,也成为一些干部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人到哪里,公车就到那里,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炫耀。归根结底,还是部分干部作风转变没有到位,“官本位”思想和特权在作祟。公车私用除了标本兼治外,当然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只有斩断权力对公车的掌控,铲除公车私用赖以生存的土壤,断绝其卷土重来的后路,才能真正做到让公车在阳光下行驶。
开弓没有回头箭,作风建设在路上。在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和转变作风建设的今天,整治“车轮上的腐败”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文/雨子墨)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