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要“打虎拍蝇”也要“捉蚊子”

发布时间:2015-06-02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别说村官官小,大权不比市长少。”村官虽处治理的“神经末梢”,却管理着农村诸多方面的重要事务。比如,一些地方“三资”处置、国家惠农物资的发放等,都得经过村干部的手,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事务涉及大量的拆迁、补偿工作,村官可“插手”的机会不少,若对村官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败。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正在进行的“打虎拍蝇”行动可谓掀起“九级风浪”,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反腐高压态势对一些村级“蚊子”似乎影响不大,一些村官利用监管漏洞,插手工程建设,贪污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甚至从贫困群众“口中夺食”。更令人咋舌的是,有的村官还态度蛮横:“我就是个农民,能把我咋样?”

  一句“能把我咋样”,凸显一些地方农村反腐的薄弱。眼下,乡镇往往就只配一名专职纪检干部,纪委书记成了“光杆司令”,作用很难发挥;同时,许多乡镇的纪检干部与村干部经常工作在一起,不是熟人就是朋友,碍于情面,一些乡镇纪检干部不愿监督也不敢监督,甚至明知有村干部违规违纪、甚至违法,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纪检力量的薄弱和乡村人情的压力,导致一些地方农村反腐成了难题。以山西为例,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山西乡镇纪委查处党员干部零立案的占乡镇总数的20%,全省有1/5的乡镇在两年多时间里一个案件也没查,为此,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痛批乡村反腐“纹丝不动”。

  也许有人会提醒巡视。的确,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利剑高悬,在发现腐败线索上作用显著。各地巡视中,一些巡视组也指出了农村基层不少腐败问题线索。根据《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设置于中央和省级层面,中央巡视组直接巡视对象为省级领导班子及成员,而省级巡视工作只到县一级,村一级并不是巡视的直接对象。然而,村官腐败“零距离”发生在群众身边,“蚊子”虽小危害并不小,如果没人管,甚至满天飞,“打虎拍蝇”即便数量再多,群众也不会满意。农村反腐,不容小觑。

  由此看来,各地在加强制度建设,看紧农村“三资”、强化村务公开的同时,还需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级党委逐级传导压力的同时,乡镇党委还应补齐“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短板,敢于担当,主动熟悉村班子和村主干的情况,多打听“张家长、李家短”,党风廉政建设决不能开会、讲话、发文件“老三样”。

  对于农村腐败问题,纪委的监督作用仍有待增强,纪委“捉蚊子”应像“打虎拍蝇”一样毫不留情。现实中亟待改进的,是乡镇纪委力量薄弱问题;同时,乡镇纪委也应加快“三转”,把职责聚焦到监督执纪问责上。针对基层纪委干部多是土生土长,查办村干部时常出现“熟人办案”的状况,亦可探索建立乡镇纪委异地交流任职、交叉办案等机制,摆脱人情因素的干扰。

  事实上,针对农村反腐,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创新方式方法。参照巡视经验,河南在省级以下探索形式多样的巡察机制,巡察延伸至村;浙江温州则在市一级专门建立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制度,集中力量对村级组织、村干部以及村级建设项目开展巡查。相信这样的动作多了,农村反腐的力度走强,“蚊子”将越来越少,群众的“舒适度”自会提高。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