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杨永纯:中国反腐立于法治和勇气

发布时间:2015-06-01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杨永纯:中国反腐立于法治和勇气

 来源:新华网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杨永纯教授2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一批反腐重案要案逐渐公开、一些反腐国际协作机构得以成立、多项廉政建设制度完成创设,中国的腐败治理正经由贪腐震慑到制度保障的转型。
      他强调,对文明国家和廉洁政治的追求源自人民信任和制度自觉,中国以高瞻远瞩的政治敬畏和治理勇气踏上这条路,就不会因艰难和遥远而犹豫。
      他表示,正确认知中国法治反腐必须把握三点:一是党和人民对宪法权威的深刻洞察与宪法价值的信仰共识;二是全党和社会对以制度建设来遏制腐败的价值共识;三是中国法治信任共同体建设廉洁中国的目标共识。
 
   中国反腐举措的法治定位
       杨永纯担任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政治安全与风险评估中心主任,也是中国法学会重大专项“审查制度与宪法实施问题”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以及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反腐败国家立法”项目专家组组长。
      他指出,中国实施体系化的腐败治理举措尤其是2014年一批重大案件公开后,引起了舆论的热切关注,特别对最近一起腐败要案部分境外观察视角赞赏之余有些意味深长,主要看法有五个方面:一是中国表现了根除腐败的决心并取得了腐败治理的阶段性成就;二是中国反腐因自身政治特点难免陷入政治反腐;三是中国反腐因制度现实难免形成运动式反腐;四是中国国家廉政体系建设未能和腐败治理形成制度合力;五是中国参与全球腐败治理的目标图景并不明确。
      “这些观点显然未能意识到中国治理腐败的广阔视野,未能关注到法治中国梦已经照进现实,反腐的铁拳不再藏于天鹅绒手套之中,而是高悬的利剑。以绝对的眼光窥测中国,体现了对历史的无知和想象力的匮乏。”他说。
      习近平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此后,他在中国首个宪法日讲话中强调: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反腐行动的制度自觉与法治定位,尽管反腐无疑具有政治伦理的道德立场,但作为一种国家治理举措首先应当表现为对宪法权威锱铢必较的维护与信守,同时经得起政治道德、法治信任、人民利益的历史考验。”杨永纯说。
 
   中国法治反腐的认知维度
      杨永纯说:“中国的法治反腐实际是指在国家主权实施领域,以中国化的法治信任共同体为本位力量,以践行国家法治为目标,在腐败治理领域倡导法治思维,推进制度规范运行,进行廉洁中国建设的法治实践。”
      他强调,中国当前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发展的话语体系加以彰显,表明了国家治理理论范式的更新,其重大意义就在于首次将国家治理目标构造为可以具体理解的确定目标。
      “因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涵义在于法治,中国的腐败治理也在此背景下体现了国家发展的广阔视野与政治治理的历史方向意识。理解中国法治反腐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价值维度加以认知。”他说。
      杨永纯强调:“中国法治反腐的时间维度主要是指中国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正经历深刻转型,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治理的宪法原则,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急迫任务在于克服公信不足、权威失落,因此人民对国家治理的正义体认不仅要体现在司法公正中,更重要地是在要让人民对国家治理格局持有普遍的制度信任。也就是说国家发展到了必须以宏阔的历史视野追求法治文明的重要关头。”
      他认为,中国法治反腐的空间维度是指因腐败的政治权威损害、社会稳定威胁、治理效率减弱、资源配置妨害、发展改革阻滞、道德水准降低等诸多破坏性特征,国际主要经济体对腐败本质、蔓延侵害、协同治理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认识到只有基于共同遏制和全球治理的法治共识,才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腐败的有效治理。
      “中国法治反腐的价值共识是指腐败是一种超越社会文化界限和意识形态区分的制度沉疴,往往对政治文明带有极大的破坏力量,尤其会给社会治理和国家凝聚带来强大冲击,中国对腐败的警惕和打击毋庸置疑,但作为公共力量对于腐败的治理要有战略魄力之外,更要使中国性的宪法信仰、政治伦理、法治理念在治理价值上得以倡扬,使得依法治腐的制度效能在国家治理格局中获得检验和证明,并由此在国际国内彰显中国法治反腐的正当性和权威性。”杨永纯说。
 
   中国法治反腐的关键话语
      杨永纯表示,随着人民对公共信任和国家凝聚的普遍期待,中国的法治反腐将着力构建全球腐败治理格局中的中国视野与中国话语,主要是统筹考虑一项权威、两个核心、三对关系这六项关键内容。
      他说,一项权威是指宪法权威,即中国反腐举措要求拓展对于宪法权威与廉洁国家建设目标的特定理解。也就是说,中国的反腐无论涉及任何人任何组织,首先是不能超越宪法权威形成例外,中国的反腐是宪法权威引导下的法治反腐;两个核心一是党的事业,二是人民利益。中国的伟大复兴决不可能建立在失序、颟顸和腐败的国家治理之上,执政党的事业首先在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安居乐业。
      “三对关系一是把握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即法治反腐是手段,构建爱惜官员、促进人民普遍信任的廉政制度与廉洁中国是目标。二是把握好常态治理与动态反腐的关系,中国反腐的常态治理是构建国家廉政体系,而动态反腐指腐败治理保持时刻震慑的新常态。三是把握好‘保障’与‘创新’的关系,中央强调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创新’主要是解决反腐的制度优化和制度供给问题,‘保障’则着眼制度效能和制度权威问题。”杨永纯说。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澳门回归15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
      “习近平的这一论断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的历史方向意识。中国当下以法治共识使得偏见和攻击失去滋生的土壤,反腐固然是制度自觉,但也需要勇气,世界部分视角讨论中国反腐,喜欢从各种窥测和传奇立场出发,但对于一个大国来说,真正的勇气来源于人民的信任,也因此善于克服制度的痼疾。”他说。
      杨永纯强调,窥视和猜测可以杜撰多个理由,但瞻瞩社会发展、建设廉洁国家的根本理由只有一个——对人民负责。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