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用公费学廉政也是一种腐败-苗蛮子

发布时间:2015-05-28      来源: 共识网-作者赐稿    点击:

在各种廉政教育活动现场,因触景生情、睹物思怀,不乏有触动甚至失声痛哭者在。如果说这算是激发了官员的廉政意识,那也是极其脆弱、短暂的,最终导致的往往是“双面人”的产生。

  5月22日,江西赣州经济开发区的50名科级领导干部配偶,身穿红军服在瑞金进行红色传统教育,并在瑞金干部学院开班培训。报道称,大家通过参观中纪委廉政教育基地、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旧址、瑞金沙洲坝“红井”等现场教学等形式,充分认识到干部配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作用,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的重要性。

  将干部配偶纳入廉政教育的范围,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官员腐败过程中,特别是那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家族式腐败,官员背后往往站着“内助”的身影。一定程度上,官太太是外部攻陷权力堡垒的一条最好捷径。因此,守好权力的“后院”,也就很有必要。

  然而,守好权力的“后院”的着力点,并不在“后院”,而在“权力”。无论是权力的“前门”,还是“后院”,是个“一体两面”的问题,其根本正在于这个“体”,也即“权力”,而“前门”与“后院”,不过是权力腐败的渠道;或者说,“后院”不过是权力的“影子”,“后院”的失守,说到底在于权力的失守。倘若不去治权,而去捉“影子”,不仅缘木求鱼,本身也很可笑。

  这也是几乎每一次关于廉政教育的新闻,无一例外受到了一边倒的质疑与批评的原因所在。近年来,各种廉政教育,无论规模,还是形式,无不花样翻新,难以计数。至于效果几何,在官方看来,所谓“充分认识到”这样的措辞,已然在宣示着漂亮的反腐成绩。不过在民众看来,现实中腐败案例、贪腐手段和数额不断翻新、增长的反腐形势,证明了官方廉政教育模式的基本失效。

  问题显而易见,官员腐败可能发生在“后院”,然而官员的权力来源并非出自“后院”,权力的运作过程也并非在“后院”之内。作为一个已经说滥了的常识,官员腐败,根在权力来源有问题、权力运作不规范以及对权力的限制和监督不能正常进行。简言之,即是现有的制度存在问题。制度性问题,当然要靠制度建设来解决,这才是解决防腐反腐问题的根本途径。比如,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就是制度建设的基石之一。这样的制度建设,远比让官员的配偶来完成对权力的监督要有效得多。

  各类花样翻新的廉政教育,说到底只是一种廉洁自律手段。这是基于近乎道德完人基础之上的一种一厢情愿的要求。当然,在各种廉政教育活动现场,因触景生情、睹物思怀,不乏有触动甚至失声痛哭者在。如果说这算是激发了官员的廉政意识,那也是极其脆弱、短暂的,最终导致的往往是“双面人”的产生。

       至于官员配偶,能否守好“权力内墙”,也更多取决于个人高标准的道德自觉,这显然不具普遍价值。现实中,恐怕非要闹到撕破脸皮的地步,才会“大义灭亲”;而更多的情形,只会是“亲亲相隐”,甚至与夫同谋、沆瀣一气。

  不必讳言,那些效果甚微的廉政教育,更大的贡献,或许不在防腐反腐,而在于拉动经济。

       应看到,包括廉政剧、反腐片等等花样翻新、一以贯之的廉政教育形式,已经辐射到了各行各业,已然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不消说,其中所费往往是财政拨款或党费支出。以此审视此番干部配偶瑞金学习,有两个疑问待解:一,公费还是自掏腰包,如果是公费,干部配偶能否享受?二,红军服是租用还是购买?如果是购买的,是自费还是其老公单位报销?

      显然,以浪费公帑的形式学反腐,一定程度上不啻是一种“腐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