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红船观澜:带病提拔 顽疾咋治

发布时间:2015-05-19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翻看中纪委官网发布的领导干部“落马”信息,不难发现,不少人履新没多久就被纪委请去“喝茶”,后来的讯息也往往会进一步验证,“出事”干部的问题多爆发在原来的岗位上。“人都‘病’了,为啥提拔?”这样的发问,没少听闻。带病提拔,已成顽症。

  带病提拔或者带病上岗,一般是指干部在走上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职务前就有问题,且“病灶”未“治愈”而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现象。近年来,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成为选人用人中屡遭各方诟病的一个突出问题。检视一些地方查处的领导干部案例,半数以上属于带病提拔,有些人甚至带病在岗一二十年竟屡获提拔。这样的“病人”多了,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伤害极大。

  平心而论,造成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成因比较复杂,完全杜绝,非一日之功。但是有病就得治,通过严格把关使带病现象得到遏制,不仅是当下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一项紧迫任务,十八大以来的大量事实证明,这也是可以做得到的事。

  “上医治未病”,如何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把好“三关”是当务之急。

  第一关,动议提名关。这是选人用人的第一关,初始提名若把关不严、提得不准,很容易疏漏瑕疵,让“病人”上岗。把好了头一关,才能扣好“第一粒扣子”,把带病干部先挡在提名名单之外,减少“治病”的困扰。

  第二关,考察考核关。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在考察考核干部时,习惯搞个“突击式”考察,或是来个“验证式”考察。这样的考察查得出“病”来吗?某种意义上说,考察考核就是给干部做“体检”,主要不是看干部有多壮实,而是看他有啥毛病。眼下,各地正分级分批对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同时,每年一度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也呈愈细愈严走势。倘若档案都敢造假,或是个人事项故意隐瞒、不如实报告,这样的干部怎堪提拔重用?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就得从这样的基础性工作抓起。

  第三关,程序步骤关。现实中,很多“问题干部”之所以“一路绿灯”、扶摇直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严格落实选拔任用的组织程序,一些关键程序随意变通,甚至程序空转。选人用人,兹事体大,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导致“带病”干部涉险过关。把住程序步骤,就得守住组织纪律、按“规矩”来。

  现实中,出现干部“带病提拔”问题时,真正追究用人者失察失误责任的不多。客观看,实行“带病提拔”责任追究确有不少现实困难。人们常能看到,对“带病提拔”者的处理比较到位,但对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的追责少,这也是造成用人上不正之风乃至少数干部“带病提拔”后长期得不到查处的一个重要因素。

  前不久,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同省委调整后首批选拔的16名省管干部进行任前集体谈话时谈道:“提拔后生病”,我们就要负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如果上岗后又出了问题,当事人要严肃查处,我们组织上将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也要追究责任。中纪委官网的信息亦显示,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实施一年多来,贵州对带病提拔倒查,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足见,真要下气力倒查问责,并非没有办法。

  选人用人的底线是选好人、用好人。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治吏就要严格选人用人。须知,选错人、用错人,一切将无从谈起。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9日 17 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