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面对饭局须“三问”

发布时间:2015-05-18      来源: 许谨谦    点击:

   面对饭局须“三问”

5月17日,吉林省纪委出台相关规定,严禁公职人员参加20类饭局,其中包括基层单位吃请、异地接待、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企业安排的吃请、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等饭局。此外,每一项规定的后面,还有细致的条规释义,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比如村级组织安排吃请,也应自行支付餐费。

对于吉林省纪委的这一做法,许多网友表示点赞,但是也有人问了,这不能参加,那不能参加,到底还能不能参加聚餐了?会不会参加了饭局,就无意间踩中了红线?

众所周知,饭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朋友间联络感情,有时总免不了聚个餐,那么如何防止误陷“饭局门”,怎么样才算合情合规地参加饭局呢?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赴饭局必须做好“三问”,搞清楚了这“三问”,饭局就可以愉快地约起来了,就能吃得放心,玩得开心了。

一问“谁买单”。私人聚会公款买单是大忌,买单者“误人误己”,参加聚会的领导干部也会受到牵连,使本可轻松愉快的私人聚会变了味。另外,也要谨防聚会中的“不速之客”来买单。比如当事人、请托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管理服务对象以“朋友聚会”名义安排的吃请,自然是应当拒绝。

二问“和谁吃”。私人聚会要特别注意参与对象,除了客人来访、朋友聚会等正常人情接待往来,其他以同学会、老乡会等名义举办的明显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活动,应当明确拒绝或自觉回避。当然,不涉及公款、不涉及业务关系的同学间、老乡间单纯的小聚会,不在此列。在私人聚会中,如果席间出现“新朋友”时,领导干部也要特别警惕注意,因为这些所谓的“新朋友”说不定下次就会借用你的身份谋取便利。

三问“在哪吃”。这其中最为敏感的地方自然就是私人会所,因为中央早已三令五申公职人员不得出入私人会所,更不得在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吃请或参与他人安排的吃请。还有一个敏感的场所则是单位内部接待场所,比如装修不错的食堂,因为这些场所必须用于本单位正常的公务接待,不得用于接待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私客,更不得出借给外单位人员接待私客。

对酒当歌,廉政几何?饭局三问,既现实,又务实;既必要,又紧要。在吃饭这么一个最简单的事情上,咱们的领导干部千万不能被“庸”和“俗”给“双规”了。
 
                                                        作者:许谨谦
                                                        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新生镇人民政府
                                                        邮编:621114
                                                        电话:15881638767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