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干部饭局红线更清晰(深阅读)

发布时间:2015-05-17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领导干部因大吃大喝问题而被点名、处分,杭州、丽水等多地纪委亦就领导干部饭局问题发提示、打招呼,一时引起社会热议。

  警示越多,边界越明。随着各地纪委铁面执纪,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在各地建章立制的探索中,领导干部饭局的“红线”愈加清晰,公职人员“八小时之外”的“戒尺”也更加明确。

  杭州、丽水纪委——

  “三问”确保“无问题饭局”

  “20类饭局”公职人员禁入

  工作会开到下班后,晚餐怎样安排?带队到村里调研,村党支部书记邀请到家用餐,如何处理?朋友约请到私人会所吃饭,怎么回复?类似这些与饭局有关的情况,公职人员处理不当易产生“四风”问题。

  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如何合规地参加饭局?杭州纪委最近发出提示,为防误陷“饭局门”应事先“三问”。

  一问谁埋单。私人聚会“公款买单”是大忌,买单者“误人误己”,参加聚会的党员干部也会“被牵连”。

  二问和谁吃。私人聚会要注意参与对象,除客人来访、朋友聚会等正常人情接待往来,其他以同学会、老乡会等名义举办的带有明显小圈子性质的聚餐活动,应明确拒绝。

  三问在哪吃。“会所”请吃很敏感。公职人员不得出入私人会所,更不得在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或参与他人安排的吃请。

  杭州纪委相关人员提示,对其他吃请人情况、吃请动机、吃请范围不明的饭局,要随机应变,自觉回避。

  相比杭州纪委提示的饭局“三问”,丽水则是通过案例解析的形式,明确了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20类饭局”,包括公款宴请、上下级之间相互吃请、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基层单位吃请、异地接待、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以及其他违反规定、有损形象的吃请,等等。

  昆明晋宁纪委——

  对饭局吃喝常态巡查

  “四看三约束”定标准

  昆明晋宁县纪委监察局执法室主任李云海介绍,目前虽没成文性规定,但在纪委监督检查工作中,大吃大喝检查是一项重要内容。

  “晋宁县要求所有县内会议不再准备工作餐,日常接待原则上在各单位食堂解决。纪检干部在县城内检查工作严格禁止在被检查单位吃饭。” 李云海说,2014年全县公款接待费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39.64%。

  “去年查了20次,今年截至5月份已检查6次。” 李云海说,晋宁县纪委通过日常巡查、加大“三公”经费审计力度等措施强化对大吃大喝的监管。

  李云海介绍,认定大吃大喝一般考虑几个要素:一看吃喝人数,无关陪同人员过多的,属大吃大喝。二看消费总额,点鱼翅、鲍鱼、松茸等菜品的高价消费,属大吃大喝。三看菜品数量与就餐人数比例,比如三五个人点了十几个菜,可以认定为大吃大喝。四看就餐场所,有食堂的一律在食堂接待和就餐,无食堂的,严格按照就餐标准在外用工作餐,不允许到高档酒店接待和公款消费。此外,就餐时应遵循就近原则,能走路的不开车。

  李云海说,除公款吃喝,纪委在工作中根据相关规定,对领导干部私人请吃也做了约束。

  一是对宴请类别有了严格限制。领导干部除婚丧嫁娶外,不得举行乔迁宴、生日宴等。二是宴请前报备,且严格限制宴请范围。举办相关宴请必须提前10天向纪委报告,宴请亲友不做限制,但不得宴请下属及有利害关系的相关人员,纪检监察机关将报告情况存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三是宴请桌数、标准不得超过本地区平均水平。

  河南省纪委调查——

  公款吃喝账单易被转嫁

  拒绝饭局有待形成自觉

  河南省纪委通报过一起公款吃喝案例:鹤壁市第七中学在该市西山宾馆开展教研活动,其间该校校长李存民邀请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彦成及教育局其他工作人员到西山宾馆参加晚宴,并在宾馆唱歌娱乐,公款消费。

  “这是群众举报出来的。”鹤壁市纪检干部李志军告诉记者,市纪检干部到西山宾馆查看当日账单底单,确实找到一张有李存民签字的3000多元账单,被并入培训费一起结算。随后,市纪检干部拿着账单的底单,分别找李存民、张彦成谈话,两人很快承认了错误。

  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孙玉会指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公款吃喝风虽然得到明显遏制,但是形式越来越隐蔽。比如一些人吃饭不敢开税控发票了,全部开成定额发票,分解入账报销;或是将吃喝费用开具办公用品发票,化整为零在单位财务报销;有的甚至将超出预算的招待费在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其他公务消费科目支出以规避检查。另外,公款吃喝的认定仍然有难度。检查发现,有些县乡镇、县直单位财务账目几乎不显示公务接待费用,但几千元的商店定额发票不附明细,以办公用品名义便可入账报销,资金实际用途很难说清。”

  孙玉会告诉记者,目前财政资金预算决算、使用管理、报销审批、对外公开等方面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是公款大吃大喝的病根未去、病灶未除的关键。

  “若要釜底抽薪,关键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让花掉的每一笔公款有据可查。”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樊红敏说。

  孙玉会表示,目前,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积习难改的情况,在落实上抱有侥幸心理。今年河南省纪委要强化“一案双查”制度,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最终要促成“不能”的制度环境,让党员干部形成“不想”的思想自觉。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7日 04 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