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谨防下放权力助长基层腐败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 伍文    点击:

谨防下放权力助长基层腐败

在试点转型综改扩权强镇后,山西省晋城市巴公镇有了独立财权,并于2013年12月设立了镇级“金库”。然而,“自己挣钱自己花”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巴公镇反而因为收支相抵、应入库收入“短斤少两”等问题,导致很多以前能干的事现在不敢干。(半月淡,5月12日

山西晋城市巴公镇的“苦恼”无疑是令当前大部分基层乡镇“羡慕嫉妒恨”的。一些网友甚至斥责到,巴公镇的这些“苦恼”简直是“无病呻吟”,看看全国还有我少贫困地方的贫困乡镇,不要说拥有自己的“小金库”,能不打折扣的落实上级按政策拨付的财政资金就要“烧高香”了。事实上,对于西部欠发展基层乡镇来说,长期面临财政资金短缺、拖欠的问题,基层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带领地方群众脱贫致富,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但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持续高度重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来临,中央和地方对于农村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相当大,涉及到各项扶贫资金和惠农资金名目繁多。这一方面让群众期盼,另一方面却让社会担忧,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关于涉农资金“克扣”、挪用、贪占等腐败案件频频曝光。类似巴公镇这样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基础,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乡镇如今越来越多,因为伴随着中央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有了独立财权,设立了镇级“金库”,但有了独立财权却未必能让巴公镇“大展拳脚”,因为收支相抵,以前能干的事现在也干不了。这反映了当前一些地方在简政放权后存在的现实矛盾。一方面,简政放权给基层理然而的“自由裁量”权限,更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选择发展项目和方式,更科学合理调配本地资源激发发展活力。

但如巴公镇的例子,让笔者感到担忧的不只是财权独立后面临钱不够花的困境,更在于钱怎么花得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在当前一些地方或单位,存在简政放权后一放了之、放权后监督跟不上脚步的问题。拥有独立财权的巴公镇,是否同样具备独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是否做到依法科学严格的审计、审核、审查?是否做到财务事项全部公开、详细说明?这一系列简政放权配套措施是否一应俱全?

须谨防下放权力助长基层腐败。在十八大以来,反腐风暴一方面让公众看到“打虎拍蝇”的快意恩仇和酣畅淋漓,另一方面也让公众看到“蝇腐”、“村官巨腐”等基层腐败现象令人发指。分析这导致基层腐败泛滥的根源,一则党建工作不力、监督机制不健全,二则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力量微弱,甚或说,群众缺乏监督意识和常识,导致腐败成为公开的秘密。由此,不难想象,在对基层权力规范尚未完成之前,在基层权力监督机制尚未构建成熟之前,在纪检、公众、媒体对基层政府的权力运行的监督意识和机制不强大之前,冒然的下放权力,固然其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基层自主发展活力,但无疑也是在冒着纵容基层腐败的风险。
 




     作者: 伍文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