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

发布时间:2015-05-11      来源: 许谨谦    点击: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 

 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政领导开始逐渐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并关注网络民意,并想方设法为网民排忧解难。如今领导干部重视网络、利用网络的意识越来越强,网民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网络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党政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执政行政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和桥梁。
其实网络是一个大社会,可这个大社会又被鼠标一线牵,领导干部同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从而看网民对国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有什么感想,既缩小了政府和网民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领导与民众的距离。上网听民声,可以直接听到网民的心声,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从而真正达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计于网的结果,这样的民生才能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网民,更多更准地掌握真正的民生。
如今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的官员,开始与网民或在虚拟世界交流,或面对面地座谈,通过这种形式问政于民、汇聚民智,“网络问政”与我们渐行渐近,为中国政治生态环境添加了一抹新绿。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地政府官员频繁“现身”网络,“跟帖”回复网友留言,主动在网上发帖、开博,邀网友灌水、拍砖,与网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为互联网世界平添了很多新意和亲情。“民生事大,民意事大”。为民爱民、关注民生和尊重民意,应该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技能、基本本领和基础底线。我们期盼更多的领导干部常上网看看,把网络作为提取民意、聆听民声、沟通民众的重要平台,并成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固定动作”坚持下去。并学会运用网民的智慧来破解改革开放、科学发展难题,来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
让越来越多的官员能上网、肯上网,让他们能够自觉通过网络技术这一现代手段,及时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体察民情民意,并能把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作为行政的依据,增强执政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要善于听真话、听实话,听了真话、实话之后,更要为社会公众办更多的实事和好事,唯有如此,才不至于使官员上网变成一场秀,而这也正是社会公众对政府官员最普遍的期待。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是否善于借助互联网问政于民,彰显着政府是否尊重民意,尊重互联网,也考验着政府能否以开放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不断进取的健康心态去接受网络民意。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为各级领导利用互联网问政于民作出了表率,但是现实也严峻地表明,很多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对网络问政毫无概念,从思想认识到技术手段都严重缺失。尽管网友对网络问政的成效心存质疑,但是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的不断重视和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问政将实现“网上听取民意”,“网下解决问题”,通过采取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入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网络问政的成效必将不断彰显。 


                                                        作者:许谨谦
                                                        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新生镇人民政府
                                                        邮编:621114
                                                        电话:15881638767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