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对贪官慎用缓刑

发布时间:2015-04-29      来源: 法学家茶座    点击:

 

 

据《检察日报》2006725日报道。2003年至2005年,全国共有33519名职务犯罪人被宣告缓刑,年均缓刑率为51.5%,明显高于公安机关侦查案件的平均缓刑率19.74%。
对贪官适用缓刑的理由通常有三,他们几乎都不能成立。


  第一,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如果此理由成立,则所有的贪官都可适用缓刑,甚至不要用刑。因为贪污受贿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条件之一就是职务的存在,只要剥夺其职务,就使贪污受贿犯罪失去了危害社会的能力,何需动刑?


  第二,态度好。态度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因素。因为贪官在位时有很广的关系网,更有一些贪官与政法部门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或本身就在政法部门工作,因此,态度常常成为在位者官官相护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易为腐败分子所利用。同时,由于双规的存在,贪污受贿犯大部分都经双规,在进入司法程序时相当一部分有坦白交待的情节。这通常被作为态度好的证据。普通刑事犯罪则没有这一程序优势。


  第三,没有用于私利或有公益性行为。这一理由现在有正规化的趋势。四川省高级法院13日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一是侯朝银收受贿赂案。原四川省剑阁县教育局原局长侯朝银收受某中学及某公司的贿赂28000元。但侯向剑阁县教育基金会捐款23300元。广元中院一审认为,侯朝银行为构成受贿罪,但鉴于……有将受贿款项捐赠和购买办公软件等行为……遂一审以受贿罪判处侯朝银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局长捐出黑钱被判缓刑》,《成都商报》20061215日。)这也值得商榷。如果将所谓的公益性行为列为缓刑的理由,则从事公益将成为贪官逃避打击的渠道。他们将利用公款为自己埋下缓刑的通道。


  贪污受贿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它对社会有特殊的危害性,它侵犯的不只是金钱,更有政府的威望与社会安定等无形的社会公共利益,与贪污受贿作斗争是政府的伦理职责之所在。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必须用重刑。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看,贪污受贿是享乐型、谋利型犯罪,这类犯罪人都是精于计算的,只有加大犯罪的机会成本:刑罚,才能有效地遏制这一社会的毒瘤。同时贪污受贿、特别是受贿行为是一个极其难以暴露与侦破的犯罪——因为行贿与受贿方有共同利益,而且它有官员身份的保护,这决定了它的侦破率极低;就已经暴露的犯罪分子来说,能定的罪也只是其总犯罪行的一小部分(证据不足)。如果再适用缓刑,则他们的犯罪成本实在太低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贪污受贿犯罪率久打不低的重要原因。再从我国的此类犯罪形势来说,也不宜多用缓刑。时下,我国的腐败已经成为社会公害,贪污受贿成为一种惯常性的犯罪,已经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必须施以重刑才能遏制。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