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腐败新伎俩的滋生空间还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5-04-27      来源: 未知    点击:

镀金:腐败新伎俩的滋生空间还有多大?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两年多,反“四风”力度层层加码,明察暗访、严肃处分、点名通报,成为纪检机关日常标配。在这样的压力下,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大吃大喝等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但个别干部发明了一些隐蔽形式逃避打击,比如不用自家单位公车而是借用下属企业车辆,以办公费等名目违规发放福利津贴等。(2015年3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其实,像媒体了解到的这些类似情况,早就在党中央的意料之内。毕竟,从党的十八至今时间并不长,而腐败滋生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在短时间的强力反腐之下,通过查处一大批腐败分子形成了震慑,能够使腐败行为得到明显遏制,但要彻底铲除腐败并不合乎实情,也违背自然规律。
在中央继续保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态势之下,如果腐败现象立即消失,这反而不正常。因为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发展到最后消亡,都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在当前的禁令之下,依然还有党员干部顶风违纪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这需要时间以及党中央继续采取反腐的有力措施,争取有一天彻底将腐败现象遏制住。
一些单位借用下属企业车辆,设“账外账”等等,都是在表明腐败现象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及复杂性。当严厉打击到来之时,这些现象可能会立即“消失”,隐藏的无影无踪,等风声过后,又可能会悄无声息卷土重来。只有从根上采取措施,铲除这些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彻底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所以,反腐力度需继续保持甚至加大,同时还得研究我省腐败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办案工作的瓶颈性问题,推动办案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要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作用,提高统揽全局、统筹力量的能力,整合反腐资源,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反腐合力。真正做到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敢腐、不愿腐、不能腐。
 
作者:镀金
新闻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16/7130632.shtml
电话:15238340504
地址:四川绵阳市涪城
邮编:6210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