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铜墙铁壁”铸牢“权力监督”大厦
发布时间:2015-04-27 来源: 贺欣怡 点击:
次
用“铜墙铁壁”铸牢“权力监督”大厦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要想权力不任性,前提是做好“权力减法”,制定权力清单。关键是做好“制度乘法”,织密制度防护网,把权力关进笼子。重点是做好“监督加法”,强化监督体系,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人民日报)
俗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之说。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而与此同时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健全给了“腐败之症”以可乘之机。想要根治腐败,空有决心和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用自我约束夯实地基,用民众参与架牢主体,用完善制度来装修封顶,从而建成铜墙铁壁般的权力监督大厦。
夯实地基——注重自我约束。《大学》上讲,“先修身而后求能”,“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作风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我管控、自我监督没有到位。因此,领导干部在接受外界监督的同时,更要加强主观监督。一要慎微。古人讲,“贪不在多,一二分钱,便如千百万。”不在收了别人多少东西,而在于是否伸了手。因此党员干部要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慎微,坚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谨言,誓死践行“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准则!二要慎行。严格要求自己,是一种能力。人犯严重错误多是三步曲:放纵——放纵自己的行为;迁就——迁就自己的错误;失度——失去做人的尺度。所以,党员干部在权力腐败面前千万不要原谅和放松自己。“欲成小事,只需自励;欲成中事,还需自省;欲成大事,必需自律。”三要慎权。慎权,就要时刻牢记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却不可让权力沦为个人谋私的工具;说话要做到谨慎,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对未公开的内部讨论和组织决定,不能跑风漏气,擅自发表所谓的“个人意见”。
架牢主体——民众广泛参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群众对权力腐败痛之恨之,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深入开展权力制约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为群众监督搭建平台,实现“便于监督”。完善当前行之有效的选举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干部选任公示制度等,使群众能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基本权利。大力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公开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权力事项,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要准确、及时公开。二是要为群众监督营造环境,实现“乐于监督”。要为群众监督营造良好环境,一些领导干部就必须扭转不敢、不愿接受监督的心理和做法,以一颗公仆心、满腔爱民情,勇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要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担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来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三是要为群众监督提供保障,实现“敢于监督”。要着重强化信息保密措施,对举报人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严防打击报复,对破坏群众监督的人员给予严肃处理,以维护好监督人的合法权益。要健全群众监督奖励机制,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鼓励群众参与对干部监督管理,激发和保护参与监督的热情。
装修封顶——完善制度监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形成完善有效的机制,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要增强制度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执行力,要在“能用 ”和“管用”上下功夫,制度要力求具体化、刚性化和系统化。首先,既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监督的巡视制度,又要不断完善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制度和非权力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制度,唯有如此,才能解决“谁来管钦差”、“谁来管纪委”的问题。其次,要体制内扩充空间,尽可能把网络监督等各种非权力监督权力的形式都纳入体制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监督效率、扩大监督成果,以达到“令在必信、法在必行”的效果。最后,实行全程监督。要着力解决现行滞后性问题,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要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对其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腐败是国之大敌,党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政风的好坏,事关人心向背。因此,我们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化监督体系,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姓名: 贺欣怡
工作单位: 中共
绵阳市涪城区委组织部
联系方式:
13990193486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