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评论君推荐】地方债乱象,怎么治

发布时间:2015-04-27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周人杰  人民日报评论

 

评论君推荐

 

评论君“无尽藏”说:刚刚落马的仇和,以宿迁、昆明的大拆大建、造城运动闻名,更与某位名曰“刘半城”的开发商说不清、道不明。类似事例,折射出地方债的乱象。“自发自还”有些什么说头?“开、堵、筑”是些什么招式?听起来有点专业,读起来却格外顺畅,请看评论君中的经济学博士,为您解读那些“任性”的地方债。

 

【人民时评】用法治管住地方“任性发债”

周人杰

 

调控的实践反复证明,依法调控、依法发债的成本最低、风险也最小。一句话,各地须在法治框架内发债券、稳增长

 

寅吃卯粮、重发轻还、新官不理旧账的地方发债乱象,今后要规范了。日前,财政部根据新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制定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规范一般债券发行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自发自还”,即要求地方政府按照市场化原则,采用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形式,借多少、还多少。

 

所谓“一般债券”,是相对专项债券而言的,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而确需举借的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以往的一般债券大都是由中央“代发代还”。由于发债与偿债的主体不完全一致,“崽卖爷田心不疼”,一些地方政府偿债责任不明、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结果让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截至20136月底,最保守的规模估量也达20.7万亿元。

 

实事求是地讲,当初地方发债开口子,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放权。但财与事的权力似乎平衡了,发与偿的责任却跑偏了。有的地方,私搭乱建发债的平台,拿政府甚至法院的大楼做抵押,大量集资、大干快上,搞了空城、鬼城、豆腐渣工程不说,还欠下一屁股债,拍拍屁股就走人。有的地方更是以大拆大建、造城运动而闻名。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通俗地讲,改革之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地方发债很少顾虑到偿还的成本。而如今,当了家就要知道柴米贵,必须讲究财权与事权相匹配、责任与权力相统一。一方面,地方建设确有融资需求的,要依法举债、按期偿还,“开前门”;另一方面,除了法定渠道外,一切筹资管线都要堵死,也即“堵后门”。这个疏堵并重的过程,也是矫正官员政绩观的过程,把施政目标与政策工具双双纳入法治轨道,可称作“筑围墙”。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今天,“开、堵、筑”的意义犹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不少地方也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基建、民生项目上有所作为。可以说,稳增长离不开投资的关键作用,投资离不开地方举债的合理支撑。但反过来,债务的失衡乃至危机将成为触发风险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须臾不可懈怠。调控的实践反复证明,依法调控、依法发债的成本最低、风险也最小。一句话,各地须在法治框架内发债券、稳增长。

 

有人会问,未来的发债有法可依,过去的“饥荒”谁来负责?这个问题需历史地看待,稳妥地解决。近日,财政部下达了1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意思是把旧的债务换成新的债券,纳入预算法律法规的管理。这样做,既保障在建项目融资和资金链不断裂,还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在操作程序上,还专门向全国人大有关机构进行了审计确认、沟通报告、及时报备,充分彰显了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至关重要,责任政府、有限政府的法治担子必须挑起来。此番立法法的修订,税收法定终被写入。收法定,债务也要法定,事关财税的一切政府行为都必须法定,必须制度化地在立法机关“过堂”。惟此,才能花好纳税人的血汗钱,管住一些地方任性的权力,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帑真姓“公”、真为“公”。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