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观察】吏治更需启动个人报告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5-04-26      来源: 宋丞策 法律博客    点击:

 

 

殊不知,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案件看不能不令人震惊,近些年来,官至科级、股级的官员、“村官”等频现“小官巨贪”之举,“小人物”早已俨然成为各类贪腐大案的“主角”而非“配角”。

 

文 | 宋丞策

来源 | 宋丞策的法律博客

 

记得在山东曲阜孔府东邻,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复圣庙,祭祀的是孔子的第一大弟子颜回,所以后人又称之为“颜庙。”孔子曾赞赏颜回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正如古代的警示格言:“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近几年来,每临岁末年初,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填写一份特别的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2014年12月,中央组织部发出一份最新通知,对做好2015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作出安排。这份通知的“厉害”之处在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随机抽查比例,强化抽查核实结果的运用等一系列要求。有党建专家观察分析,这实际上是在原有较为严格的基础上,又上紧了一扣。

 

众所周知,虽然此规定并没有要求将官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向社会公示,公众还难以有效监督官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也没有引入法律条文对瞒报官员进行惩处,但与以往的规定相比,此规定还是增加了对新提官员的约束力,应该说是向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推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又一个利器。

 

如何建立申报惩处机制,震慑贪腐蔓延?笔者以为,如若发现官员有不如实申报,应依法立即启动调查机制,公众所期盼的有效监督手段是多元监督,网络、媒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从打“老虎”向全面拍“苍蝇”铺开,虽说无法做到百发百中,恐怕官员灰色财产转移与隐匿的路径也就越狭窄,也恐怕没有哪一个腐败分子能“潜伏”下来!

 

毋庸讳言,时下对官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实行个别抽查的结果必然会有“漏网之鱼”,更会助长一些人侥幸心理。“四个全面”告诉我们处理问题要“全面”,能全面普查为什么非要个别抽查?与其扭扭捏捏小范围审查,不如大大方方全方位普查;与其“犹抱琵琶”局部审查,不如明明白白全面公示。

 

由此可见,与时俱进修改2010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势在必行,将“村官”及以上公务员干部全面纳入报告主体监督范围。殊不知,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案件看不能不令人震惊,近些年来,官至科级、股级的官员、“村官”等频现“小官巨贪”之举,“小人物”早已俨然成为各类贪腐大案的“主角”而非“配角”。

 

笔者以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要坚持将“小官”、“大官”全面纳入监督范围,成为悬在各级官员头上心惊肉跳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启动建立全面官员个人申报制度,启动全面普查机制,启动全面公示机制,启动全面监督机制。哪里申报有问题就集中审查哪里,谁申报问题突出就审查谁,以此发挥更大威慑力。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