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权力染指“雅腐”不绝 文艺界政协委员吁别弄脏艺术

发布时间:2015-04-25      来源: 中国网    点击:

 

  靳尚谊

  冯骥才

  莫言

  杨承志

  姜昆

  冯小刚

  陈凯歌

  濮存昕

  谭利华

  巩汉林

  陈思思

  王兴东

据新华社3月18日报道,江西省政协日前决定免去许爱民政协江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职务。经查,许爱民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弄虚作假,骗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荣誉,其行为构成严重违纪。由此,文艺腐败现象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在半个月前结束的两会上,部分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检察日报》廉政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雅贿”与“雅腐”等违法乱纪现象屡禁不止,危害极大,建议检察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给文艺领域祛火消毒,还艺术天空一片蓝天。

祛邪气

清除“雅腐毒瘤”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地方的官员利用权力染指文艺圈,顶风作案,拒不收手,进行权钱交易和利益交换等违纪、违法现象依然严重。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透露,因收受巨额贿赂等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曾想谋取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头衔。某公司老板斥资580万元为其在国外举办摄影展。“不能像我这样,把所有的心思、所有的追求都放到‘雅好’上去,更不能将爱好附上铜臭气息,否则‘雅好’终将异化为‘雅腐’。”在接受调查时,秦玉海后悔不迭。

在此之前,还有一些贪官,刻意追求一些“高大上”的爱好,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置于一旁。比如,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喜好玉石,其收受的玉石藏品可办展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的书法虽比不了“大家”,但权力下的作品“价更高”。他们还热衷于挤进各类协会兼职,进而利用协会职权谋利。

针对此类现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直言:“腐败对文艺领域的伤害很大。”他认为,“雅贿”就是变相的输送利益。送钱太明显,那就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送艺术品等。送艺术品显得很高雅,拥有这些作品,能够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品位。现在有些画家的画,能卖到几十万元钱一平尺。这种现象的动力,很大来自于“雅贿”“雅腐”。“一旦文艺作品被用来当作腐败的工具,我们的文艺领域将不再出现顶尖的作品。”因此,必须下决心彻底清除艺术腐败。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小品演员巩汉林分析,滋生文艺界腐败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拜金主义流行,很多人约束不了自己,把目光盯在了钱和利益上。

“‘雅贿’盛行,严重危害了党风政风建设,更影响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广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刘慕仁认为。

全国政协委员、青年歌唱家陈思思建议:“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依法净化娱乐圈和文艺圈,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毒瘤需要手术,病毒需要猛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濮存昕直言。

去官气

堵住“雅腐暗门”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还有10余省份的书协中仍有多位官员任职协会主要领导。不久前,请辞陕西省书协主席职务的陕西官员周一波更公开直言,领导干部挤进艺术协会,名正言顺地收钱,实际上是利用协会领导的幌子中饱私囊。

有资料表明:早在1998年,中央曾发文明确要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得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但在禁令颁布17年之后,仍有领导干部热衷跻身“文化圈”,一些艺术协会俨然成了“官协”。

冯骥才委员说,有的协会官员很好进,比如书协,写两笔字被人说好就能进,再比如作协,官员可以出书,也可以写点儿诗,反正合辙就算押韵。有些专业协会出现了行政化倾向,一些官员把协会当成“安乐窝”。有的官员在外面升不了副部级,就到协会里挂上副部级的职位。还有各个专业艺术家的协会,里面的党组书记都是厅级,秘书长也是厅级,因为行政化,这些协会有大量的官员职数,这些职数对于官员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从协会内部看,因为本身属于事业单位,里面的人在升职时不会考虑专业做得好不好,而是把心思放在了怎么尽快地从科级升到处级,他追求的是官场的东西,和专业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刚说,有些所谓书画家喜欢在自己的画册上印上本人与各级领导的合影。这种喜欢把艺术作品沾上“官气”的做法,很让人从内心里“瞧不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协副主席冯双白说,文艺协会本是服务性机构,是党和国家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要厘清权力与艺术的边界,让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担当行业领头人,让各艺术协会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

冯骥才坦言,权力退出艺术,可以让艺术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因为权力的介入,是直接导致文艺领域腐败的原因,文艺作品成为输送利益工具。必须彻底把官员从协会里请出去,把权力与艺术彻底分开。

不少参加会议讨论的政协委员指出,文艺反腐不能只说不做,要把中央反腐决策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样才能“杀一儆百”,震慑文艺腐败蔓延趋势。

聚正气

让廉洁文化内化于心

“人高尚了,作品才能高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莫言认为:文艺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当作毕生事业、最高追求。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认为,文艺工作者要研究传统文化,在教育环节中不断弘扬,让下一代人了解历史,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没有优秀的作品,搞得再热闹再花哨也是不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导演陈凯歌认为:文化会为全面依法治国带来正能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他建议从娃娃抓起,将传统文化重新根植于人民心中作为国家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表示:“高雅音乐,对人的心灵的熏陶和抚慰,力量虽然无形,但对于我们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是非常有益的。”

“反腐没有禁区,影视创作更不应该存有盲区;我们应该依法大力提倡反腐败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认为,“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很好的法治教育载体,作家编剧没有理由回避这场关乎党和国家存亡的反腐败斗争,各级党委和政府理所当然应该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承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承志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反腐倡廉曲目。中国文联采取多种措施,把经典的作品传承下来,并注入新的内涵。前不久,他们组织人员创作了廉政题材京剧《廉吏于成龙》,上演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包公杯”全国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已经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廉政文化品牌。各协会让曲艺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并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经过不断实践、总结、积累和提升,已成为曲艺创作成果展示平台,成为激发创作热情、促进曲艺创作繁荣的重要助推器。

杨承志说,文艺工作者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文联还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从全国道德模范中选取主人公,精心创作成评书、数来宝、西河大鼓等9个曲艺节目。这些接地气的艺术作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不仅在党员领导干部中间传播了廉政理念,让廉洁文化内化于心,还能使他们从内心树立起自律红线。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