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打字员式巨贪:极端个案映射出的腐败规律

发布时间:2015-04-25      来源: 法律读库    点击:

 

 

作者韩雪,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原标题:“打字员式巨贪”带来的启示。法律读库。

 

近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原专职副局长崔海容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谈到一个案例:南方某省会城市土地房产部门的一个打字员受贿400余万元。原因是需要到她那里打印材料的人太多,要排队等候。搞房地产的老板早一天审批过关,就早一天回收银子。打字员就有了谁先谁后打印的选择权。

 

“打字员式巨贪”连“小官巨贪”都算不上,因为打字员根本就不是官,在机关内部,打字员位置很边缘,甚至还往往由临时工担任,根本够不到所谓的“权力核心”,这也是“打字员式巨贪”引发关注的原因。这个打字员受贿的案例虽然属于极端个案,但蕴含的深意却值得深思。

 

首先,这个案例说明职务犯罪等腐败行为与官职高低无关,而与权力有关。打字员虽然没有签字盖章的审批大权,但是却有打印材料的小权力,由于“需要到她那里打印材料的人太多,要排队等候”,打字员便又拥有了按照个人好恶排列顺序的权力,开发商等待行政审批过程中,早一天打印好材料交付审批,就能早一天回收资金,于是,打字员就拥有了让房地产商不得不送“好处费”的权力寻租的空间。

 

其次,这个案例说明权力垄断助长权力任性,必然产生腐败。打印材料原本不是什么权力,但是一旦与行政审批联系起来,甚至延伸成为行政审批的一个环节,也就成为一种权力垄断,成为明码标价的稀缺性资源。如果任何一个复印店打印的材料都能够被采用,谁还会去求打字员呢?

 

第三,这个案例说明权力运作不透明必然助长贪腐发生。正是由于暗箱操作,审批程序进度不透明,打字员才敢于收取他人钱财为他人加塞打印材料。试想,如果权力运行公开化透明化,审批进度一目了然,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并且监督,怎么可能由着打字员收钱乱来。

 

解剖一个小小的打字员受贿案,就能完整勾勒出腐败产生的规律,那就是:一个垄断的缺乏有效监督的权力在不透明的状态下运行必然产生腐败。

 

治理这类“打字员式巨贪”,别无他方,首先是要管住权力,把权力放进笼子,这种老生常谈屡次被触目惊心的案例刷新,越来越清晰的证明:管住权力这个提法不仅适用于“大老虎”,也适用于小打字员,不仅适用于审批盖章等关键环节,也适用于“打杂跑腿传话”等细枝末节。因此,“权力关笼“不仅要关注掌控权力的重点人群,也要关注接触到“次生”权力的人群。无论权力大小,都不能让权力有“缝”可钻,有机可乘。

 

再有,由于这个案例发生在房地产审批环节, 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简政放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通过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工作的环节,剥夺公职人员手中过多过滥的审批权力,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涉,特别是清理行政法规之外人为设置的“审批事项”和附加条件,才能够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和机会。

 

最后,就是监督。监督缺位在“小官”甚至“小兵”身上体现的更加显著,正如专家所言“基层腐败制度设计还不到位,群众问责机制没有形成,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这些都增加了‘小官’把权力用到极致的可能性。” 除了体制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更重要的发动社会力量盯住权力的每一步运行,盯住审批的每一个步骤。只有这样,权力才不敢滥用。

 

一个小小的打字员受贿案让我们读懂了权力任性的可怕,领悟了政务公开简政放权的必要,更理解了加大反腐力度广度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