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贵州司法体制改革20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7-07-10 来源: 法官那些事 点击:
次
视频来源:长安剑
“工作意见”
贵州省委率先在全国出台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工作意见,主要是对不得安排两院从事业外活动、领导干部不得干预两院依法办案等作出规定。
“员额管理”
法官、检察官员额按照省级统筹、总量控制、以案定员、倾斜基层的原则进行动态管理,在全省员额总量范围内,按系统层级从上至下进行纵向调整,或在市州范围内进行同层级横向调整,建立起与案件增长相适应的员额配置机制。
“两长”带头办案
省法院出台《全省法院领导办理案件的暂行规定》、省检察院出台《全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司法办案管理办法》,市县两级法院、检察院也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入额院领导办案的规定。
“新型审判组织架构”
全省法院按照“大团队小审判单元”模式打造审判团队,强调去行政化,实行扁平化管理,合议庭审判长一般由承办人担任,严控裁判文书逐级审批,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提高案件质量。
“检察内设机构改革”
省检察机关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落实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实行扁平化管理,有效解决资源分散化、职能碎片化和部门壁垒化等问题,办案力量明显增强,检力配置更加优化,职能融合更加有效。
“二八定律”
根据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占80%,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占20%的特点,将20%的员额制法官投入到80%的简易程序案件,将80%的员额制法官投入到20%的普通程序案件。
“五严禁”
省委政法委制定出台政法机关执法办案五项禁止规定。“五严禁”的出台,解决了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审判权运行机制”
省法院制定实施《贵州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审判权运行过程中审判权、审判监督权、审判管理权以及咨询建议权的界限和权力清单,确保各项权力独立运行、互不干扰、有序行使。
“司改版统一业务应用软件”
2017年5月8日零时,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司改版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了司法责任改革背景下司法规范的软约束向信息化运行下的硬约束的嬗变。
“职务套改”
2016年11月,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法院、省检察院,对全省共遴选产生的2742名员额制法官、2125名员额制检察官进行了单独职务序列等级确认。
“单独职务序列”
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制定印发《贵州省法官、检察官等级升降办法(试行)》《贵州省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办法(试行)》和《贵州省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3个文件。
“机构编制省级统管”
省编委办会同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机构编制统一管理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之后,省编委办制定印发《贵州省政法专项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办法(试行)》。
“经费资产市(州)级统管”
省财政厅经与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协调对接,确定试点法院、检察院的经费资产,先由市(州)一级统一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再统一收归省级管理。
“联席会议”
法官联席会议对案件审判质量、效率和审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把脉”,进一步提升法官素质,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审判效率。
检察官联席会议明确九类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必须经联席会议讨论研究,为检察官提供咨询性意见,帮助检察官把好案件质量关。
“知识图谱”
检察机关选取抢劫罪、盗窃罪、合同诈骗罪、故意杀人罪等犯罪,以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为概念框架,将各犯罪构成要素与法律法规、司法经验、案例、证据材料等实体链接,形成反映法律法规、事实、证据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的知识体系。知识图谱通过对文书材料解构,应用于类案推送、案情分析等辅助功能。
“一站式”办案模式
公安机关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案件集中办理、全程闭环、全程监督的执法办案新机制,形成“源头管理、全程管理、动态管理”为一体的“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模式。试点期间,试点公安机关个案办结时间平均压缩三分之一,投入警力减少近百分之五十。
“智能笔录云平台”
黔东南州公安局创新研发集法定程序提醒、数据资源共享、字块提取分析、联网快速核查、质量监测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笔录云平台”。平台既提升民警笔录制作效率和质量,又激活沉睡的数据资源,公安警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电子换押系统”
安顺市平坝区公安局自主研发案件管理系统,连通法、检、公、司四部门,网上电子换押功能实现犯罪嫌疑人的网上换押,以前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现在只需要短短一分钟,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民调解大篷车”
省司法厅将普法宣传的资源优势、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人民调解的制度优势“三大优势”有机融合,在贵州电视台开设“人民调解大篷车”专栏节目,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
“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
省司法厅按照宣传与服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思路,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资源,逐步形成连接省、市、县、乡地方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信息通道,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贵州日报)
贵州“司改”历程回顾
2014年
7月,中央政法委研究推进司改试点工作,鼓励各省市自治区积极申请全国第一批试点。
9月,贵州积极主动争取,向中央政法委上报《贵州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11月,中央政法委批复同意《贵州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贵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
12月,贵州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正式启动试点工作,确定花溪区、汇川区、贵定县、榕江县作为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12月,贵州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意见》,为司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政策保障。
2015年
6月,贵州省司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增加六盘水市、安顺市平坝区、毕节市织金县、铜仁市碧江区、黔西南州兴义市法院、检察院为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8月,“贵州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成立,由8名常任委员、27名非常任委员组成。
2016年
6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到省法院、省检察院调研司法改革工作。
7月,贵州省委政法委召开全省司法体制改革现场观摩会暨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03大会,贵州司法体制改革在全省全面推开。
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赴贵州调研,出席贵州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贵州司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率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联合调研组赴贵州省专题调研司法体制改革有关问题。
10月,司改试点在全省推开后任命首批员额制法官、检察官。
2017年
2月,贵州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我省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汇报,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6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就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6月,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司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谌贻琴对应用大数据助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进行专题调研。(贵州省委政法委提供)
(责任编辑:总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