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专家谈生效判决执行难:建立相对独立的执行机构

发布时间:2015-07-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点击:

专家支招生效判决执行难 为破解难题提供思路

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执行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上的终极屏障,执行难就意味着正义实现难。今天,业界专家汇聚一堂就司法事件中执行难这一话题展开研讨,为破解执行难提供思路。

  在中国行为法学会《人民法治》杂志社举办的“生效判决执行难问题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执行难长期困扰中国司法事件,严重损害了国家司法的执行力。破解执行难有助于进一步加快法治中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信誉体系,增强司法公信。同时,在万众创业的新时期,只有破解执行难,才能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交易安全,加速经济扭转;才能鼓励投资兴业,支持双创战略的实施。

  破解执行难这么重要,怎么解决?刘俊海称,最高法院近期表示将继续拓展失信被执行人惩戒范围,研究修改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司法解释,将高消费的范围进一步予以明确,如限制乘坐动车一等座、商务座和观光座等,有助于让“老赖”们自觉履行法院生效的判决。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认为,司法判决不执行,等同于司法行政权可以凌驾于司法之上,也可以凌驾于审判权之上,整个的行政权也可以凌驾于司法权之上。因此,从体制上来讲,要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执行机构,依法加强对生效判决执行的权威,同时应当建立在司法区域和行政区域相分离基础之上的执行体系。

  北京市合川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崇坤认为执行难有两大问题,一是执行过程当中违法惩处的成本太低,二是行政干预司法。

  中国人民法学教授汤维建认同朱崇坤的看法。他表示,目前执法难暴露出执行地方的保护主义、执行的审判现象以及党政对司法的干预。因此,建议执行体制科学化、执行机构独立化、执行队伍的专业化、执行监督的立刻化以及执行承接的系统化。

  中国行为法学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家琛曾提出过审执分离。他建议审判机关不要担任判决的执行工作。“在目前体制没有改的情况下,我是主张对于执行当中尤其执行难的问题,不要动不动就是由法院出面,因为现在执行中法官也是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后,在执行上出现一些问题,可以请原告、被告的律师去做调解工作,减少社会诉讼纷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李文燕表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一个判决的生效不仅体现法治的权威,更重要体现的是公平和公正。(完)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