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海南检察官,这样选出来

发布时间:2015-07-17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点击:

核心阅读
 
 

海南省检察机关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中的员额制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在全省1510名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中,经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面试等多个环节,选出806名检察官,占全省2498名政法编制的32.2%,比上级要求39%的比例还低6.8个百分点。选出检察官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么高的落选率,是否影响海南检察系统队伍稳定?有没有人质疑公平?会不会影响办案工作?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两个多月前,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志鸿带着省院党组一班人站在笔试考场门口挥手送别参加完考试的全省近千名检察官,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是“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海南作为司法体制改革首批7个试点省份之一,终于迈出了坚定扎实的一步。担忧的是,会不会出现干部思想涣散、队伍不稳,办案骨干选不上检察官,中青年骨干流失等问题。”贾志鸿说。

 

会不会选人不公
八改选任方案,减少领导个人色彩
 

 

俗话说,涉及个人利益的改革最难。对于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中,按一定比例重新选任检察官,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下简称一分院)检察长高海燕称,“原来顾虑特别大,就怕被选不上的检察官堵门。”

 

高海燕的顾虑是有缘故的。一分院历史上的几次机构调整都是加法多,减法少,这次选任检察官,按照要求,一分院在115名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中,只有54人能选入检察官。关系到人员今后的待遇问题,只要稍有不公,“堵门都是好的,只怕还会有更激烈的举动。”高海燕说。针对类似高海燕的顾虑,为了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公平,省院司改领导小组召开小组会20余次,方案八易其稿。

 

贾志鸿介绍,每一次方案修改,都围绕中央司改精神,按照“减少领导个人色彩,注重干部办案实绩”进行。方案制定前经过充分讨论,人人都有发言权,方案确定后所有环节公开透明,结果接受各方监督。

 

除按法律程序由各级人大选举产生的各级院检察长直接进入检察官员额外,其他所有人员均需参加选任。选任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决定是否入围。

 

考试成绩占40%,考核成绩占60%。考试考的是检察一线的业务能力,主要通过案例考办案能力和一线实践积累;考核重在考察办案能力和近三年的工作业绩。考核成绩由群众推荐、党组集体推荐和任职资历等三部分决定。高海燕说:“别看我是检察长,在能不能选进检察官的问题上,我一人说了基本没用。”

 

为了防止考试不公,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吴彦不好意思地说:“出题的人都是被我骗到出题地点的。”5名资深检察长,3名法学教授,全封闭环境出题。考试结束后,为了防止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考核上做文章,省检察院统一将试卷封存,马上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成绩出来后再统一评改笔试试卷。考核结果按照入选员额的检察官成绩名次进行公示,考核落选的检察人员只按照成绩排序公布名单,不公布成绩。

 

“这样做能尽量减小对落选检察人员心理上的不适,考虑得挺周到的。” 三亚市城郊检察院的王克说。王克是老检察员了,今年已经55岁,在这次选任中没有入围。当记者对他没有入围表示遗憾时,他却说:“我不觉得遗憾。考试很公平,试题不算难,我也能答上。虽然考得不好,但也反映水平,这么一选,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我们做司法辅助工作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会不会队伍不稳
有预留,本次落选人员能看到努力方向
 

 

在未能进入检察官推荐人选的704名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中,有9名为检委会专职委员、87名正副处(科)长。

 

46.6%的落选率,而且其中包括这么多领导干部,会不会人心浮动、队伍不稳?新入选的检察官办案经验如何?会不会影响工作?

 

调查中发现,基层检察院的检察长们最为担心这些问题。

 

三亚市城郊检察院作为三亚市唯一的基层院,2010年以来年均受理案件1000余件,办案数量连续多年居于全省基层院首位。改革前有检察员、助理检察员54人,这次改革选任检察官31人。

 

经过观察,副检察长李文泽惊讶地发现,改革后,不仅没有队伍不稳,反而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面貌都有所提升。

 

采访中,各级干警分析,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改革的认识上,大家认识统一。经过多次沟通,在选任前大家充分发表意见,选任期间政治部做通各部门和各干警的思想政治工作,选任后加强引导,消除干部认识误区,使检察机关内部形成共识,保证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

 

二是在员额设计上,省检察院贯彻中央政法委关于“择优选任、逐步增补、避免一步到位”的要求,研究确定全省首次选任806名检察官,预留169名员额。其中104名员额由省院统一管理调配,适当向基层一线和办案任务重的院倾斜,余下的65名员额下达到各院(平均每个院2名左右),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这个预留,让本次落选的同志看到了希望和努力方向。

 

三是从选任结果看,业务骨干,尤其是中青年业务骨干,入选了员额,稳定了检察官队伍。三亚市城郊检察院进入员额的检察官均具有长期连续办理案件的经历。以侦监部门为例,4名入员额检察官中,2名同志长期担任侦监科负责人,其他2名同志均从事侦监业务5年以上。公诉和未检部门9名入员额检察官中,长期连续办案经历超过10年的有5人。

 

会不会后继无人
分别选任检察员和助检员,优化人员结构
 

 

三亚市城郊检察院丁晓梅今年刚满30岁。检察官选任考试之前,她最担心的事是:“年轻、资历还浅,会不会选不上。”

 

高海燕也有类似担忧。作为检察长,她担心的是:一分院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超过45岁。如果选任检察官后,年轻的检察官再减少,院里会不会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考核环节,省检察院根据在一线办案骨干中有相当一批人是助理检察员的实际情况,规定对省院、分市院和人数较多的基层院,采取检察员、助检员分别排名、分别分配员额、分别选任的方式。既考虑到将年龄较大且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资深检察员留在检察官队伍,又确保助理检察员中有一批年轻的办案骨干能够选进检察官队伍。

 

鉴于省院、分市院的检察官任职条件相对较高,对拟选入省院、分市院检察官的现任助理检察员,增加面试环节,面试成绩作为党组差额票决的重要依据,以全面地考量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按照这种选任办法,一分院33名助理检察员中,有10名选入了检察官。全省共有112名助理检察员被选入检察官,占全部进入员额人选806名的13.9%,平均年龄31.3岁。而丁晓梅也经过“考试+考核”被选任为检察官,成为检察官队伍里的新鲜血液。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