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应当保留吗?

发布时间:2015-07-14      来源: 行政诉讼观察    点击:

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

杨翼飞(北京市中兆律师事务所)

 

目前的司法改革,有一个问题完全没有涉及,即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问题。

 

笔者认为,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违背基本的司法原理,应当予以废除。

 

其一,司法(狭义的司法,仅指法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终局性。所谓终局性,是指法院的生效裁决是终局裁决,任何机关都必须遵守而无权挑战,除非法院自身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法谚有云:“法院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指的就是法院裁决的终局性。

 

但是,在目前的司法(广义的司法,包含法院和检察院)制度安排中,检察院对于法院的审判活动具有法律监督权,对于生效的司法文书,检察院有权提起抗诉,且法院必须启动再审程序。这就意味着,法院的生效裁决不再具有终局性,而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这显然不符合司法的终局性特征。

 

其二,自然正义原则要求任何人不得为自己案件的法官。在刑事诉讼中,一方面,检察院是诉讼两造中的一造,负责提起公诉;另一方面,检察院对于法院的生效裁决具有抗诉权。这就意味着,检察院既是公诉人,又是实际上的法官,因为对于判处检察院败诉的判决,检察院可以提起抗诉,在实际情况中也是如此。这显然违反了自然正义原则。此前,法院曾推行法官入庭时全体起立的仪式性,此举遭遇一些检察院的强烈抵制,其理由就是法官与检察官的行政级别相同,检察院对法院还有法律监督权,为什么检察官要起立向法官致敬。

 

其三,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还违反司法独立的原则。司法独立意味着,法官不受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的干涉,仅依据法律和内心的良知审理并判决案件。但是,如果检察院有权对于法官的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且有权对其认为“违法”的判决提起抗诉,这就意味着其介入并干涉了法官的审理过程,法官为了避免其审理的案件被检察院抗诉,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偏向检察院。这种情况下,法官的审理必然无法再保持独立。

 

在此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的确纠正了法院的部分错误判决,但此种利益与损害的上述三个价值相比,得不偿失。

 

这其实是司法的基本原理,但是在此次司法改革中,官方并无涉及此制度的改革方案,执政当局对法院仍然保持警惕怀疑的态度,相对而言,其更相信具有更多行政权属性的检察院。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