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海南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明确法院内部改革,从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三个方面破题。
扫二维码绑定案件内容避免滥用权力
司法实践中,司法责任制如何贯彻落实?
司改后,海南三级法院创新推出每个案件都设定终身识别二维码,通过推行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做到谁审理、谁裁判、谁负责;建立与法官司法责任、职业保障相配套的失职惩戒制度,进一步完善司法责任制。
推行每案一个二维码后,当事人通过扫描二维码,立案时间、案号、办理流程和相关负责人、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姓名,判决时间、判决文书等相关信息就会全面呈现。以一案一个二维码的形式“捆绑固定”案件相关内容,有利于避免滥用权力或无视司法程序严肃性。
海南法院通过建立法官执法办案档案,落实惩戒制度,依照权责一致原则,完善错案发现、分析、问责机制与程序。
5月11日,海南法院正式推行诚信诉讼提示书和诚信诉讼保证书制度。这是继法官惩戒制度之后,海南法院在全国率先推出从外部减少案件被干扰、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又一重大举措。
按照要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庭规则,不得虚构事实,进行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不诚信诉讼将录入征信系统。法院实行内、外部人员干预案件处理记录曝光和责任追究制度,打招呼递条子将被记录在案。
据悉,此举的目的是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律双重制约作用,通过惩戒、制裁失信背信行为,引导和约束当事人诚信诉讼,从而降低诉讼成本,避免司法资源浪费,高效化解矛盾,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聚集正能量。
海南高院按照新审判体制重新解析审判过程,重构新体制运行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在外部坚持聘请廉政监督员,接受当事人投诉与社会监督;在内部坚持庭室部门设廉政监督员,立案时向诉讼各方发放廉政监督卡。进行法官业绩考核,建立领导干部干预案件登记制,加强审判流程管理,查处违法违规,惩戒失职、渎职、徇私枉法行为。
目前,海南法院已制定审判部门法官办案责任制、合议庭组成办法,修改了法官审判业绩考核办法、审委会议事规则,配合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人、财、物统一管理的配套制度,以保证改革过渡期工作平稳推进。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十个调研组分赴基层调研发现,新的司法责任制3月1日实施以来,人员分类初步确立,审判委员会改革进展顺利,院庭长办案责任已经落实,法官责任心增强,法院队伍思想稳定,庭审纪律和司法作风社会各界普遍反映良好。
“支持理解司法改革的人更多了,达到了预期目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治良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