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要防止“权力通吃”

发布时间:2015-05-24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新华网重庆5月23日电(记者王晓磊、朱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前提之一是每一起案件都要有合格的法官、检察官。随着司法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在员额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遴选出合格的法官、主任检察官?当前一定要防止唯行政级别取人、简单论资排辈,使改革异化为“权力通吃”。

  众所周知,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是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而“员额制”则是分类管理的关键。以法院为例,这一轮改革将把法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三类,法官员额将会减少到现有规模的1/3左右,具体待遇也会相应拉开差距。在员额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把素质过硬、专业精通、能力可靠的人员遴选出来,担当法官和主任检察官重任,成为其中的关键。

  无法回避的是,改革总是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一部分人员可能要失去法官、检察官的身份,这和个人的收入待遇、职业前景、身份认同都息息相关。面对“谁上谁下”的具体问题,一定要避免“权力通吃”,防止落入官本位、行政化的窠臼。

  司法部门长期以来存在行政化倾向,各级法院、内设机构和部门的行政领导和“无职无权”的中青年法官、检察官相比,他们话语权更大、资历更深。由于历史原因,长期沉淀了一批具有法官和检察官身份、但又远离办案一线的人员,有的还在领导岗位。会否以“平稳过渡”为由,一股脑把院长、庭长、行政部门领导纳入法官、主任检察官员额?会否出现行政干部早早“借道”进入审委会,今后天然成为法官?会否使大批素质过硬、办案能力强的中青年法官检察官反而被排除在员额之外?

  防止权力挤占员额,使改革成为“帽上戴帽、衔上加衔”,一要有危机感,二要有办法。应当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细化、统一法官、主任检察官选任标准和程序,下决心破除行政化惯性,把好入围关。

[责任编辑: 王佳宁 ]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